中西伊斯兰翻译比较

¥1.5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07

字      数: 533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中西伊斯兰翻译比较

那么,西方的伊斯兰翻译是否也像韦努蒂说的那样会导致民族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呢?我们也还是就其具体的情况来看看。

西方的伊斯兰翻译以20世纪为界大致分成前后两个阶段。20世纪以前,西方的《古兰经》译者,绝大多数不是穆斯林,而是基督教神父和东方学家,是西方殖民者的一部分或者由殖民者赞助,拥有选择原文、诠释经文和决定译文的垄断权。他们一些是出于宗教偏见,一些则是利益和权力的驱使。在当时情况下,只有这些人的译本才有可能成为经典,在社会上流行。由于对伊斯兰教的无知和仇视,西方人对伊斯兰教的翻译充斥着误解和歪曲。在西方殖民语境下,单一文化认同的西方译者身份决定了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偏见和价值取向,为配合殖民侵略而有意采取归化翻译策略。而基督教神父的翻译活动自中世纪的时候就开始了。后来随着西方向中东和北非殖民的扩张,西方的部分东方学者也逐渐地参与到《古兰经》的翻译中来。当然,后者的翻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前者的影响,因为前者的一些译本,也曾受到东方学者和殖民者的尊奉。也正是这个原因,而使他们两者的翻译都存在着明显的歪曲、诋毁伊斯兰的成分。无论是出于配合十字军东征的需要,还是出于配合殖民侵略的需要,20世纪以前的西方伊斯兰翻译大多数都是站在西方文化与西方利益的立场来看待和翻译《古兰经》的,不仅充斥着窜改、歪曲和诬陷的情况,而且表现了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而这种倾向的出现,究其缘由,则是因为他们只认同西方文化为先进、文明的文化,而视伊斯兰文化为野蛮、落后的文化的结果。正是这种单一而又褊狭的文化认同导致了译者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情绪。韦努蒂所说的归化翻译会导致民族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指的就应该是这一翻译的情形。但由此亦可见出,韦努蒂所说的归化翻译会导致民族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就是归化翻译必须是建立在单一而又褊狭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富.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