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使命与其角色定位的错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播者,在教育教学旨归上肩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通过教学,“一是要提供某种智慧,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有价值和理智的方向;二是要教授某种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三是要传播某种信念,使其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能够为师生共同体悟和持存”[1]。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人格力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化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广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还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力戒心浮气躁,敢于淡泊名利。然而,当前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角色意识不强,政治信仰淡漠,品德修养不高,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他们或为完成教学工作量而疲于奔命,或为发表论文、跑项目、做课题、攻奖项绞尽脑汁,对课堂教学效果却漠不关心。教学只重数量,无视质量,只讲效益,不求效果,只图回报,不谈奉献,极大地损害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威信、道德威信和职业威信,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经验性的认知错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只是试图束缚和规范学生的虚假说教,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效力,从而影响学生对所授教学内容和所灌输理论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
相关推荐
-
[1] 错位与归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超越
-
[2] 说服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
[3] 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考量
-
[4] 提高大学生获得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
-
[5] 唤醒情感愿望:思政课教学的应然着力点
其他推荐
-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7辑
作者:王宗礼 马俊峰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7辑
-
2
图书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第五辑
作者:陈锐
图书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第五辑
-
3
图书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第四辑
作者:陈锐
图书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第四辑
-
4
图书 白鹿塬论丛.第一辑
作者: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图书 白鹿塬论丛.第一辑
-
5
图书 白鹿塬论丛.第二辑
作者:周棉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图书 白鹿塬论丛.第二辑
-
6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19年.第1期:总第1期
作者: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19年.第1期:总第1期
-
7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20年卷:总第2期
作者: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20年卷:总第2期
-
8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21年卷:总第3期
作者: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21年卷:总第3期
-
9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22年:总第4期
作者: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图书 世界历史文摘.2022年:总第4期
-
10
图书 中亚研究.第八辑
作者:杨恕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
图书 中亚研究.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