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新中国前30年工业建设之巨大成就——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0.7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9-10

字      数: 865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喜看新中国前30年工业建设之巨大成就——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她光辉的60周年。60年来,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经济、政治、科教文卫和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足以令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其中工业建设的成就尤为突出和重要。毛泽东同志说:“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说明工业建设乃是一国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以至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和重心所在。新中国60年来工业建设的历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大体可以划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时期。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前后衔接的发展过程,即后30年在前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但对前30年的巨大成就和意义,由于距今较远,易为人们所淡忘或忽视,甚至易为某些有意无意地贬损其成就的思潮所误导,因此,本文即拟着重谈谈前30年工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以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一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就

新中国刚成立时,新中国所面临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工业极端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颗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据统计,1949年全国钢产量仅15.8万吨,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69.9%,工业只占30.1%,其中现代工业占的更少,仅23.2%;[2]加之,新中国成立不久,从1950年10月起,为奋起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又加重了经济负担,更不用说国民党留下的大量失业人员需要安置和恶性通货膨胀急需消解,真是千疮百孔,困难重重。但在党的“边稳、边打、边建”的正确方针指引下,仅用短短3年时间,到1952年就使经济恢复到战前1936年的最高水平。接着从1953年开始,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展开了大规模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党正确而驾驭自如地运用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到1956年就较顺利地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任务,基本上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且到1957年按期胜利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其中工业生产发展的成就尤为突出,如表1、表2所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丁冰.喜看新中国前30年工业建设之巨大成就——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36位著名学者纵论新中国发展6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