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社会化的、可修炼的、线状之“身”
相比于圣人,对人们来说,“形”通常在意识反思层面之下,并且对大多数人来说,“身”、品格(person)或“自身”是可意识到的,而且是内在反思和修炼的场所。相反,“体”通常并不能如此。“身”是社会化的建构自我,它被标以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符号,也是一个人的道德价值、品性、经历和学识所积聚的躯体。拥有一个“形”可防止一个人在宇宙中成为无形,但是拥有一个“身”是把其放在与他人之“身”、他的家族和国家更为具体和平行的关系之中。“身”更多地是与平行或线状连续性,而非共通性的特征相关;另一方面,“体”是与无法描绘的共通性相关。不同于家庭成员之身体,“身”与“体”相比更少可能重叠,并且甚至当“身”重叠时,它们更多是只有连续的、线状的和部分的重叠。在家庭当中,“身”之间的关系在连续性的意义上可以被理解,即是说,存在“延续”其他一些人的特质,这些人,或者从空间上说,与自己同时代的人,或者从时间上来说,是过去或者将来时代的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能如此亲密以至于实际上成为一体。然而非血缘之“身”之间的关系,最多是平行而非重叠的关系。
相关推荐
-
[1] 儒家经典的社会化教育
-
[2]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
[3] 小农生活社会化 路径与动力
-
[4]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社会化
-
[5] 朱熹书院教化与道学社会化适应
其他推荐
-
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研究.第一辑
作者:佐斌
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研究.第一辑
-
2
图书 中国语音学报.第14辑
作者:李爱军 于珏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图书 中国语音学报.第14辑
-
3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3年.第2辑
作者:谢阳举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3年.第2辑
-
4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4年.第1辑
作者:谢阳举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4年.第1辑
-
5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4年.第2辑
作者:谢阳举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4年.第2辑
-
6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3年.第1辑
作者:谢阳举
图书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3年.第1辑
-
7
图书 中国城镇化研究.第二辑
作者: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图书 中国城镇化研究.第二辑
-
8
图书 比较政治评论.第2辑
作者:杨光斌
图书 比较政治评论.第2辑
-
9
图书 比较政治评论.第二辑(2014)总第四辑
作者:杨光斌
图书 比较政治评论.第二辑(2014)总第四辑
-
10
图书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5期
作者:周汉华
图书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