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比赛与社会自我

¥0.5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5-10

字      数: 233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射箭比赛与社会自我

迄今为止,射箭比喻已经表明道德修养是通过构成一个人本质的社会角色的完成来实现的,并且实现目标是从自身出发的能带来快乐的活动,尽管与西方的美德伦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中国射箭比喻中的道德内涵是独特的,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社会性通常对于实践极其重要,儒家的伦理目标出现在互相联系的生活中,相应地,儒家文化中的美德没有孤立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儒家伦理的特征是如此的杂多和特殊以至于不能减少任何美德或角色的基本集合,尽管在西方学术界“仁”、“义”、“礼”、“智”有时候被列为基本美德,但是它们被理解为一个单个整体有机道德品格的各个互联的方面更合适,或者像孟子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人性的一般特征。独立的看待这些美德可能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启发,但是我们几乎不可以在不涉及其他三种美德的情况下单独讨论“仁”、“义”、“礼”、“智”,因此如果有美德的话,它们最应该作为一个美德整体被理解,朱熹就是这么理解美德的,而且他将“仁”作为总汇其他的美德。总之,重要的是,对儒家来说幸福是只有通过参与到互相联系的生活中才可以得到。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中江,李存山.中国儒学.第10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