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 文化合作的动态外部性与空间演进

¥1.2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2-07

字      数: 643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知识创新:文化合作的动态外部性与空间演进

上文对多样性文化合作与经济集聚的矛盾关系和动力机制作了分析,进一步梳理文化多样性互动效应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近年的研究集中在文化多样性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方面,包含一国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多样性对于经济绩效的影响,且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文化多样性不仅通过增加商品以及服务的种类,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而且提升了可以利用的消费、生产、创新的技能,从而带来了潜在的收益;'>[1]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的多样性可能会产生种族主义以及偏见,从而导致公开的暴力和冲突,进而带来了潜在的成本,[2]同时由于偏好的冲突可能会导致公共产品提供的次优均衡。[3]实证研究多支持第一种观点,奥塔维诺与佩里(Ottaviano & Peri,2005; 2006a;2006b)使用美国的数据表明了更丰富的多样性确实与更高的工资以及生产力相关,且前者是因,后者是果。相类似的结论也适用于英国(M.Manacorda,A.Manning,& J.Wadsworth,2007)、德国(D' Amuri,F.,G.Ottaviano,& G.Peri,2008)以及欧洲地区(E.Bellini,et al.,2008; T.Baycan-Leventa,2010)等。

前文对国际文化合作的货币外部性或直接的经济外部性作了探讨,侧重于从经济关联角度对文化多样性与规模报酬递增或多样性与集聚关系动力机制的比较静态分析。本部分从知识关联角度分析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经济空间演进的关系,即国际文化合作的知识创新与知识溢出等空间效应,探讨什么样的国际文化合作才是有利于提高知识的生产力,进而提高整体经济绩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环境与模式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这里采用藤田(Fujita,2007)的分析框架,首先分析单个区域内部不同经济主体知识创造的协同过程,之后引入其他区域,分析区域之间的互动、合作对于知识的创新、集聚、文化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红.国际文化合作的经济分析:以中国—东盟区域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