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经济理论发展

¥0.73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2-07

字      数: 401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地方文化经济理论发展

国际文化经济一体化不仅对区域经济集聚发展与区域政策具有效应,对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也产生影响。伴随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与国际区域合作,广西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陆续出版了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往、政治关系、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大量专著、教材、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及通俗读物等,培养了大量的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及留学生,为与东盟开展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殷实基础。进入21世纪,作为对上述国际文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理论响应,关于广西文化经济发展的论著不断涌现,如2005年以来连年出版、李建平等主编的《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5年出版、容小宁主编的《超越·崛起:广西文化产业十大品牌范例》,2007年以来出版、广西文化厅主编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全记录》,余益中等(200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覃振锋(2010)《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论》,以及众多的期刊论文等。其中,2005—2011年7部《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198篇专题分析中,文化产业专题有61篇,占30.8%,不过,关于广西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文化贸易或国际文化经济合作及其效应等研究缺乏,仅在对外文化交流分析中略有涉及。而根据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对过去10年关于广西文化经济方面的论文检索的结果,如表7—3所示,研究较为集中在文化产业方面,而文化经济理论研究尚薄弱,只被作为民族经济的延伸来探讨;2006年是较为明显的转折年,从这年开始,关于广西文化产业与经济方面的研究在数量上增加显著。这与2006年在广西南宁举办庆祝中国—东盟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活动并启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国家与地方的“十一五”规划出台、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以及2005年《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等国际文化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不过,关于广西文化贸易、对外文化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仍阙如。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红.国际文化合作的经济分析:以中国—东盟区域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