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构建要吸取苏共把马列主义一元降为多元文化的教训

¥0.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5-08

字      数: 198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要吸取苏共把马列主义一元降为多元文化的教训

意识形态的演变是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戈尔巴乔夫在意识形态上提倡多元化,从否定斯大林入手进而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列为三个“革命性倡议”,称“多元论”是“民主化”和“公开性”发展逻辑的归宿。戈尔巴乔夫认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是由于政治、经济思想的垄断而造成的异化。为了克服这种异化,就要消除产生异化的垄断。消除垄断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多元化。1987年7月14日,戈尔巴乔夫在会见媒体和各创作协会领导人时第一次提出“多元化”。他说:“让我们的言论多样化一些吧,让全社会都参加,让社会主义的多元论充满每一种刊物。”1990年,戈尔巴乔夫在接见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时说,未来的苏联将是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化的政治和面向所有的人的民主国家。[1]由于鼓吹“多元论”,便不可避免地导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的否定。作为《改革与新思维》的重要产物,“多元化”直接导致了苏联社会传统意识形态走向崩溃。戈尔巴乔夫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视为“精神垄断”,认为改革就是要“反对以任何形式对舆论工具进行垄断”,鼓吹摒弃“意识形态限制”,反对“精神垄断”。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在向苏共二十八大提出的“行动纲领草案”中强调,要“坚决摒弃对其他观点与思想的意识形态限制”。1991年7月在苏共中央审议新党纲时,他又说:“过去承认马列主义是自己思想源泉”,“现在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库包括国外的社会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一切财富。”也就意味着,苏共主张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放弃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思潮的限制和斗争。“多元论”还表现为直接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1990年7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谈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时强调,要考虑“一切理论的局限性”,意思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有“局限性”。这就道破了他不仅要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要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身。[2]戈尔巴乔夫的头号智囊雅科夫列夫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就是一种打着科学帖子的新宗教,它只是从科学那里借用了一些名词术语。”正如人们所说,在苏联,反革命的中心就在共产主义的大本营——苏共中央。显然,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已经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它继续丧失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吸引力,却又无法通过真正的体制改革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自由来弥补这一损失。”[3]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邹庆华.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