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0.7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1-12

字      数: 478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

现代意义上的区位已经不仅仅是地理区位,任何微观经济主体例如企业、家庭与个人对区位的选择决策,以及宏观经济主体例如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对区位的选择决策,要考虑的因素已经远远超出地理区位的界限,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市场因素、集聚经济、宏观政策等都是更为重要的影响要素。因此,区位决策是一个逐渐演变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农业区位选择

早在1826年,德国学者杜能(1986)就强调运输成本和土地价格的重要性,提出距离城市远近的地租差异是决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作物布局的关键因素;并且认为农业生产的最优区位就是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也就是地租最大的区位。

农业经营的空间结构在按照自然条件进行调整时,经营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综合考虑到投入要素的价格与产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过程中其他费用等对区位选择的作用。杜能理论认为,决定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是地租,能够支付最高地租的区位地价也最高,它排斥了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美国学者达恩(Dunn,1954)把生产单一作物对地租用距离函数表示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冬梅,舒燕飞.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