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关系研究的冲突论

¥0.43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0-10

字      数: 384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劳资关系研究的冲突论

相对于功能论强调稳定与共识的思考方式,主张冲突论的社会学家则将世界看做持续不断的斗争。冲突论(conflict perspective)认为,社会行为必须用竞争团体间冲突与紧张的角度来分析。冲突不一定指的是暴力,也可以通过劳资协商、政党政治、宗教团体间吸收信众的竞争、联邦预算争议的形式来展现。

从20世纪开始,功能论在美国社会学界渐渐占据优势,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之后,冲突论越来越具有说服力。当时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事件,如水门事件、争取公民权运动等,提供了极佳的冲突论素材——认为社会的特征就是竞争团体间永无休止的争斗。

冲突论范式的劳资关系理论认为:经济结构是社会中重要的结构;劳资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权力被社会上少数人控制,工作和报酬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劳资关系的过度激化必然会带来暴力革命。劳资关系的冲突理论以卡尔·马克思的劳资对立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为典型代表。当然,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的关注点并不一致。卡尔·马克思不仅把冲突看作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且将冲突视为解释人类历史的一把钥匙。他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就是用冲突的观点通览资本主义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对立冲突的阶级之间的斗争关系。马克斯·韦伯的分析表现出一种多元分析的模式,经济结构仅仅是研究维度中的一元,是冲突产生原因中的一个方面。达伦道夫虽然继承了卡尔·马克思的阶级对立的说法,但对阶级对立、劳资冲突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表达了不同的见解。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安增科.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与中国劳资关系调节机制创新研究:蜂农模型、校场模型和雇主钟模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