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人”形象比较

¥1.8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05

字      数: 735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曹雪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人”形象比较

就精神情境而言,曹雪芹的问题同样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恶的现世是否可以解脱?

曹雪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力图解决他们各自所面临的石头世界这一问题时,不约而同给这个世界引入了一位新人形象。

既然世界已经沦为冷酷、无稽的石头世界,要给这个世界“补情”,就得依赖一个涉足此世的新人,通过他把“情”的法则带到世界中来。世界的精神形态沦落了,意味着作为整体的人的形象败坏成了分裂的群魔,必得要有作为象征、隐喻的新人来昭示价值真实。世界的精神形态的转换以新人的出现为中介,成为扭转精神秩序的联系环节。就曹雪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来说,新人形象乃是“情”与无情转换的联系环节。从他们各自设想的“新人”身上,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涉及的问题。曹雪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到什么程度、结果如何,甚至如何解决,都取决于这位负担过繁的新人的素质和精神意向。

新人形象一再成为人类精神史上的突出问题,绝非偶然。人与美好生活理想的关系,在人类精神史上无不是通过作为美好生活理想的化身这类中介形象突现出来:周公、孔子(儒家)、真人、神人(道家)、先知、耶稣或佛陀都是美好生活理想的化身。中介形象有一个共同特征:在现世之中、又越逾了现世,从而对现世构成一种精神压力。中介形象所象征、意指的价值形态不同,中介形象本身自然也会不同。儒家、道家、基督教、佛教所规定的价值形态不同,它们各自所提供的理想化身必然不同。

儒家的理想化身是先王和孔圣,历史王道的价值原则决定了这些形象的性质。无论先王还是孔圣,都是历史中的“王”、历史王道的体现者或传达者,因为,儒家给出的超越现实形态的美好生活理想就是历史的王道。道家精神的理想化身是融入大化的真人、神人,经常假托于老子这个具体的人身,因为道家精神的美好生活理想就是体“道”成“无”。道家精神的理想化身严格说来不能有具体之名,因为“道”作为绝对无体给不出任何谓词,如果给出谓词就已不是“无”,所以说“圣人无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小枫.曹雪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人”形象比较[C]//陈瑞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