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同一双眼睛”

¥2.6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05

字      数: 1070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我们拥有同一双眼睛”

中外文艺史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例子不胜枚举,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关联,则在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作为以视觉艺术为关注核心的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Circle)的主要成员,伍尔芙的美学观念与小说实验深受以绘画为代表的视觉艺术的濡染。因此,考察视觉艺术对伍尔芙的影响成为理解作家创作个性与美学风格的重要环节。在这其中,伍尔芙挚爱的姐姐、画家文尼莎·贝尔(Vanessa Bell,1879-1961,下称贝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伍尔夫生命故事中的永恒主角,贝尔除了是妹妹书信、日记、随笔与传记的绝对中心和众多小说人物的原型,更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在肖像画、静物画和风景画等多方面对伍尔芙的创作提供了启迪。

一 “我爱你胜过这世上任何别人”

贝尔为莱斯利·斯蒂芬夫妇的长女,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之妻,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曾经的情人和画家邓肯·格兰特的终身伴侣,20世纪早期英国著名的画家和装饰艺术家,“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中的灵魂人物。作为陪伴与照顾伍尔芙长达59年的姐姐,她是作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如伍尔芙在给姐姐的信中所写:“毫无疑问,我爱你胜过这世上任何别人。”[1]伍尔芙传记作家赫麦尔妮·李甚至认为,以诗人伊丽莎白·巴瑞特·白朗宁的西班牙爱犬对女主人的忠心为主题的小说《弗拉西》,亦以戏仿的形式表达了伍尔芙对姐姐的忠诚。[2]

除了活跃于妹妹的作品中之外,贝尔还通过提供创作素材、职业合作等形式给予妹妹以切实帮助。诗化小说《海浪》(原题《飞蛾》)由贝尔报道客厅中飞蛾命运的法国来信获得灵感的事实已为众人所熟知,另一个事实是,自1917年伍尔芙夫妇创办的霍加斯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的大部分作品的封面均由贝尔亲自设计。无论在伍尔芙生前还是去世后,她本人几乎所有作品也都是由贝尔提供封面、封底设计或页面装饰的。根据黛安·菲尔比·吉莱斯皮的《姐妹艺术:弗吉尼亚·伍尔夫与文尼莎·贝尔的写作与绘画》[3]一书的统计,贝尔为伍尔芙的著作设计过封面护套、卷首或卷尾插图以及文中插图的作品多达23种,尤其是短篇小说《邱园记事》(Kew Garden)1919和1927年的两个版本,堪称贝尔为伍尔芙的小说文本进行视觉艺术装饰的最佳实例,除卷首、卷尾插图和封面设计外,贝尔还为1927年的版本在第1、4、5、7、9、11、12和13页均提供了插图。曾在霍加斯出版社任编辑的约翰·莱曼(John Lehman)认为,贝尔的封面设计是伍尔芙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共享相同视觉的作家与艺术家的完美合作”[4]。伍尔芙密友、《奥兰多》主人公的原型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和哈罗德·尼科尔森夫妇的次子、六卷本伍尔芙书信集的编者之一奈杰尔·尼科尔森通过研究两姐妹的书信也得出结论:伍尔芙“是通过……(文尼莎·贝尔的)眼睛学会了理解绘画的”[5]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莉馨.“我们拥有同一双眼睛”[C]//陈瑞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