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ranslation Arts between Kumarajiva and St.Augustine

¥0.4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0-10

字      数: 520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鸠摩罗什和圣·奥古斯丁翻译艺术7730568的差异性探析

鸠摩罗什和圣·奥古斯丁是世界史上同一历史时期后秦和古罗马著名的翻译大师,因为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为世人所敬仰。二者所倡导的翻译艺术因产生的背景不同,翻译目的不一,翻译视角迥异等,导致在各国产生的影响不同。

一 引言

鸠摩罗什(梵语Kumarajiva,344—413)是中国翻译史上与真谛(499—569)、玄奘(600—664)和不空(705—774)[或义净(700—711)]齐名的“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马祖毅,1999:117)。鸠摩罗什一生主持翻译过近400卷佛教典籍,包括《摩诃般若》、《金刚》、《法华》、《维摩诘》等经论。就译经的质量而言,僧肇在《维摩诘经序》中记载说:“什公高世之量,冥心真境……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马祖毅,1998:40)由此可见,鸠摩罗什对佛经翻译的方法和艺术一定作过思考和研究,否则不可能仅凭“高世之量”,就“冥心真境”。与鸠摩罗什同时代的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是古罗马一位声名显赫的神学家、翻译学家,被认为是古《圣经》版本翻译和校订的权威之一。圣·奥古斯丁一生热衷于对拉丁语《圣经》的校对和翻译工作。他曾专修语言学,研究过希腊、罗马文学,又精通修辞学,在翻译中重视和强调语言的内涵、功能和风格。根据目前的史料,圣·奥古斯丁的翻译思想主要反映在《论基督教育》一书;在《上帝之城》、《忏悔录》等著作以及在对《圣经·诗篇》的诠释和与家人及友人的信函中也有零星叙述,里面阐释了他对圣经翻译的主张和要求(谭载喜,2004:28—31)。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郭英杰,赵青.鸠摩罗什和圣·奥古斯丁翻译艺术7730568的差异性探析[C]//张京鱼,王文,田兵.跨语言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