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及其提问方式

¥1.5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2-12

字      数: 1299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及其提问方式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是近年来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的热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领域乃至整个文艺理论研究界同行们的关注下,成为当前中国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具有导向意义的重要论域,并对近年来的文艺理论批评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建构产生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这一热点问题或曰论域的形成,原因不外有三:第一,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文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变现象,迫切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对之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使21世纪的文艺理论批评有效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中来。这一现实需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这一论域的形成。第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级学科的创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其中的一个二级学科的创设,以及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从学科的角度催生了这一热点问题的形成。虽然所处学科不同,但是近年来文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的研究,有效地呼应、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讨论,彼此之间的互动效果是明显的。第三,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自身学术逻辑演进使然。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整体性变化,以及文艺理论批评本身观念和话语方式新变,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因而如何参照现实发展所需,通过思想资源和话语资源两个方面的重构,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学术创新和话语转型,以便更加有效地因应现实,从而有效增进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于整个文艺理论批评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的问题,便被凸显出来,这对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这一热点问题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形态化这一问题之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它们应该成为我们思考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问题意识”和提问方式,换言之它们关乎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的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学科间性问题、系统整合问题、问题意识重塑问题、阐释学对话问题、本土视域与世界视域并重问题。下面分而论之。

如何有效地打破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存在的学科封闭现象,注重学科间性问题,是当前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既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业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论域,并且考虑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作为一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及其下辖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学科生态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一般文艺理论批评之间的学科生态关系,为了突出学科的对应性,并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学科自性和现实针对性,那么明确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当代形态化研究的学科边界便理所当然。因为,随着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之学科制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每一个学科都试图把自己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行界定,在差异之中界定自身以获得身份。同时,明确其学科边界也具有不言而喻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它不仅能凸显学科自身的研究范式、学术旨趣、理论视域与价值趣向,而且能使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的学术研究更加条分缕析、有章可循、井然有序。但是,这样也易于形成学科闭守的弊端,因而走向学科间性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党圣元.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及其提问方式[C]//王伟光,李慎明,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文集.第2辑,201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