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忘却:分析过程中的转化体验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1]
综观当今的哲学争论,尤其是在断言的怀疑主义讨论中,有关“梦”的论断占据着至高的地位。人们都有夜晚做梦的体验,但是在梦中通常人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因此,从逻辑上说,我们时刻在做梦的说法是成立的。例如,我可能现在就是在做梦,我可能并不是在键盘上敲打这些文字,敲打键盘的手指并不一定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的身体可能并不是属于“我的”,而且在身体层面意义上我可能不一定存在。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在著名的梦的讨论中,从类似的体验中得出结论:“我思故我在。”换言之,类似“我怀疑”,“我想”的表述说明“我”是一种心灵意义上的存在。这一论断泾渭分明地界定了肉体和心灵的区别,即成形和不变的状态相区别于变化的、感知的和概念的状态。这一区分引出了当代最棘手的哲学问题,即肉体与心灵问题,并吸引了当代西方社会诸多伟大哲学家对其进行探究。
假如庄子生活在现在,如在特拉维夫,如果他写下了上述文字,那么他极有可能会被怀疑罹患精神障碍症(或者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者)。如果他告诉医生,他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只蝴蝶,那么他很快会因为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被送往某一精神病机构接受治疗。有趣的是,庄子的梦并没有让他受挫也没有让他与生活世界隔离。事实上恰恰相反。那么,通过这个梦的寓言,庄子希冀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首先,做梦是生活的一种体验。事物发生的“事实性”与人的体验无关。当庄子是只蝴蝶时(梦中),他就是一只蝴蝶。这种体验或存在于梦中,或存在于觉醒时。因此,梦的论断是对世界的再次肯定而不是对世界的怀疑或者与之脱离的关系。其次,当庄子醒来的时候,他其实知道自己并不是在做梦。他很清楚这一点就好似你我都能区分睡眠和觉醒二者的不同。然而,在成为一只蝴蝶后,他不再仔细探究为了理解生命而存在的不同心灵状态的区分。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白天活动还是夜晚梦中活动,人的体验都具有独特价值。最后,“成为一只蝴蝶”的体验有助于对自我深刻理解。这里,蝴蝶被赋予了两种特质:一是“自由”,二是蝴蝶是“转化活动”的最终表征。清晨醒来还是一枚蚕茧,到了傍晚已变成一条毛毛虫,然后很快变成了一只蝴蝶——甚至在它还未能对自我定义进行必要思考前身形已经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只有忘记现实身份“高”与“低”的区分,人们才能将自己视为一种时刻转化的动物,从而更主动地张开双臂迎接新体验。这就好似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毛毛虫,它丝毫不会受到对于“我是谁”这类问题回答不确定性的困扰,因为在回答爱丽丝的过程中它已经变成了一只蝴蝶。生命即变化和转化。由于语言难以捕捉生命的这一本质特征,因此人们倾向于借助固定概念和思维,但正是这些固定表达使人类远离了自身的体验。
相关推荐
-
[1] 试论认知科学和中国思想史的跨学科研究
-
[2] 连接艺术与科学:一个审美心理学的框架
-
[3] 20世纪西方艺术心理学的文献学初探
-
[4] 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
-
[5] 心理咨询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其他推荐
-
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2018
作者:曹典顺
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2018
-
2
图书 庄学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6期
作者:胡文臻 郭飚
图书 庄学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6期
-
3
图书 庄学研究.2021年.第2期:总第7期
作者:胡文臻 郭飚
图书 庄学研究.2021年.第2期:总第7期
-
4
图书 庄学研究.2022年.第2期:总第9期
作者:胡文臻 郭飚
图书 庄学研究.2022年.第2期:总第9期
-
5
图书 《庄学研究》辑刊.2020年.第2期:总第5期
作者:胡文臻 郭飚
图书 《庄学研究》辑刊.2020年.第2期:总第5期
-
6
图书 庄学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4期
作者:胡文臻 郭飚
图书 庄学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4期
-
7
图书 庄学研究.2022年.第1期:总第8期
作者:胡文臻 郭飚
图书 庄学研究.2022年.第1期:总第8期
-
8
图书 全球史评论.第13辑
作者:刘新成
图书 全球史评论.第13辑
-
9
图书 中国儒学.第十一辑
作者:王中江 李存山
图书 中国儒学.第十一辑
-
10
图书 政治科学研究.2019年卷.上
作者:徐勇 邓大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
图书 政治科学研究.2019年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