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宋明理学家都重视仁,并且在对仁的阐释中,把仁诠释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不同的是,如果说程朱通过仁与公、爱、恕密切相关乃至崇仁时同时崇礼来寻求仁之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具体实践和操作的话,那么,在王守仁那里,一切都变得简单、直接起来——沿着吾心为宇宙本原的思路,将仁视为吾心之仁,将差等视为良知之条理。这样一来,在仁心的沟通下通过仁民爱物而一体,一体之中自然分厚薄。一方面,在彰显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方面,王守仁与程朱等人的观点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在对仁的阐发中,王守仁将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宇宙秩序贯彻到人类社会,用以建构“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的理想蓝图。
一 “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仁从宇宙秩序
到社会秩序在对仁的认识上,王守仁的看法与二程、朱熹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处——相同点是,仁之境界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差异处是,基于心本论的思路,断言天地万物与我原本一体是因为“其心之仁本若是”。对此,王守仁论证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1]这就是说,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其心发用、流行的结果。在仁的支配、驱使下,大人“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甚至见“草木之摧折”“瓦石之毁坏”也有“悯恤”“顾惜”之心。这样,在仁的沟通下,大人与他人以至与鸟兽、草木、瓦石连为一体。王守仁进而指出,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其心之仁”发用、流行的结果,此之仁心圣凡皆同,人人无异。因此,人都能够、也都应该通过吾心之仁的发现而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相关推荐
-
[1] 王阳明仁学新释
-
[2] 王阳明的君子观审视
-
[3] 《孟子》的孝悌之道与家国情怀
-
[4] “公天下”之治——中国传统善治观及其当代意义
-
[5] 明代汪一鸾本《吕氏春秋》出版研究
其他推荐
-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作者:林乐昌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
2
图书 阳明学研究新论.第五辑
作者:向淑文 李承贵
图书 阳明学研究新论.第五辑
-
3
图书 阳明学研究新论.第3辑
作者:毛有碧 李承贵
图书 阳明学研究新论.第3辑
-
4
图书 阳明学研究新论.第四辑
作者:毛有碧 李承贵
图书 阳明学研究新论.第四辑
-
5
图书 中国儒学.第十一辑
作者:王中江 李存山
图书 中国儒学.第十一辑
-
6
图书 中国农村研究.2019年卷.下
作者:徐勇
图书 中国农村研究.2019年卷.下
-
7
图书 生态经济评论.第八辑
作者:伍国勇
图书 生态经济评论.第八辑
-
8
图书 中国语音学报.第11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图书 中国语音学报.第11辑
-
9
图书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五卷.第一期:2019年.夏季卷
作者:宋继杰
图书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五卷.第一期:2019年.夏季卷
-
10
图书 形象史学.2021年.夏之卷:总第十八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 刘中玉
图书 形象史学.2021年.夏之卷:总第十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