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1.4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08

字      数: 594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宋明理学家都重视仁,并且在对仁的阐释中,把仁诠释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不同的是,如果说程朱通过仁与公、爱、恕密切相关乃至崇仁时同时崇礼来寻求仁之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具体实践和操作的话,那么,在王守仁那里,一切都变得简单、直接起来——沿着吾心为宇宙本原的思路,将仁视为吾心之仁,将差等视为良知之条理。这样一来,在仁心的沟通下通过仁民爱物而一体,一体之中自然分厚薄。一方面,在彰显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方面,王守仁与程朱等人的观点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在对仁的阐发中,王守仁将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宇宙秩序贯彻到人类社会,用以建构“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的理想蓝图。

一 “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仁从宇宙秩序

到社会秩序在对仁的认识上,王守仁的看法与二程、朱熹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处——相同点是,仁之境界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差异处是,基于心本论的思路,断言天地万物与我原本一体是因为“其心之仁本若是”。对此,王守仁论证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1]这就是说,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其心发用、流行的结果。在仁的支配、驱使下,大人“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甚至见“草木之摧折”“瓦石之毁坏”也有“悯恤”“顾惜”之心。这样,在仁的沟通下,大人与他人以至与鸟兽、草木、瓦石连为一体。王守仁进而指出,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其心之仁”发用、流行的结果,此之仁心圣凡皆同,人人无异。因此,人都能够、也都应该通过吾心之仁的发现而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魏义霞.“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C]//毛有碧,李承贵.阳明学研究新论.第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