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试论明代“海南意识”的崛起
古代中国语境下的地方意识,是指通过博取功名而走入仕途的地方文化精英,他们对故土认同日趋强烈,主张地域文化优势,以区别其他地方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这种强调国家认同的区域文化心理,与19—20世纪之交,涌动政治区域化的地方意识(主义)有着根本的不同。
南部边疆的海南,在明代持续教化推进过程中,一批士人因之通显并实现其个人家国抱负,他们是地方意识兴起的主体。目前学界以丘濬为个案探讨“岭南意识”兴起,[1]至于海南地方鲜有涉及。为此,笔者将以明代海南士人思想和言行为考察对象,梳理其地方意识形成和发展,以期对地方文化挖掘有所裨益。
一 丘濬本土意识及其变化
海南意识的始作俑者——丘濬,也是岭南意识的推崇者,从“海南”到“岭南”的空间变化,倡导者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一)海南意识
丘濬(1421—1495),海南琼山人,为官40余年,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卒后,“赠太傅,谥文庄”。[2]著述丰盛,有《大学衍义补》《世史正纲》《朱子学的》《家礼仪节》《琼台诗文会稿》等传世。
“曾作琼台八景”之《五指参天》,道出了少年丘濬的情怀:“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州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3]诗中展现了五指山峻拔秀美的自然景色,也透露了其驰志中原“经世济国”的远大志向。“数中原”的气度,可以说是丘濬本土情节起点。
景泰五年(1454),来自“寰区之外,涨海之边”“北学于中国,颉颃乎天下之士”的丘濬,获得进士二甲一名,面对翰林院洗马李绍“学何所受?道何所传?何所从而至何所见”的疑问,丘氏以《南溟奇甸赋》予以回答。[4]
相关推荐
-
[1] 明代海南的海上交通
-
[2] 明代的典权——基于《莆阳谳牍》所载判例的分析
-
[3] 明代“烧荒”研究
-
[4] 明代龙亭考
-
[5] 闺门私域与汉代“闺閤之臣”的崛起
其他推荐
-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2年秋季号:总第二十一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2年秋季号:总第二十一辑
-
2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2年春季号:总第二十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2年春季号:总第二十辑
-
3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七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七辑
-
4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3年秋季号.总第二十三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3年秋季号.总第二十三辑
-
5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六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六辑
-
6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1年春季号:总第十八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1年春季号:总第十八辑
-
7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1年秋季号:总第十九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1年秋季号:总第十九辑
-
8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3年春季号.总第二十二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2023年春季号.总第二十二辑
-
9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五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图书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五辑
-
10
图书 政治科学研究.2018年卷.下
作者:邓大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 徐勇
图书 政治科学研究.2018年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