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边疆经济问题的剖解

¥3.0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8

字      数: 977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列宁对边疆经济问题的剖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均有不少内容涉及国家领土、边疆和边界等问题,可谓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然则这些论述大多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大量著作中。一些从事中国边疆研究的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努力从中探寻“宝藏”,以期为边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吕一燃先生辑录的《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领土与边界》[1]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中国边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国家与边疆理论研究室承担的《马恩列斯论国家、边疆、民族与主权》“专题摘编”已完成初稿,即将出版。作为摘编者之一,笔者发现列宁对于边疆地区、边疆民族在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地位问题有较多的阐述,同时还就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边疆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这些论述对于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国家与边疆理论研究及中国边疆学的学科构建,乃至理解当代中国边疆地区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以列宁对边疆经济问题的剖解为主题,希冀从“在时”与“在场”的视角,最大限度地呈现列宁对于边疆经济问题的理论思考,同时期待为解决当下中国边疆问题提供一条具有启发性的路径。

一 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边疆

马克思主义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本质的认识,建立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分析的基础之上。列宁对边疆地区问题的考察,亦遵循了这一路径,即以经济分析作为理解边疆问题的依据。基于经济层面的思考,列宁明确指出,边疆既有地理上的含义,也有政治经济学上的含义。[2]所谓地理上的边疆,即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毗邻之处,是国家领土主权的界限;至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边疆,就彼时情形而言,主要是指边疆地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边疆”,亦即保存着原始的手工业劳作方式及落后的生产部门的地方。一般而言,基于多数历史的感性认知与现实体验,地处中央地带的人们对于边疆地区大多抱有一个基本的刻板印象,即将其归属到一个国家的“第三世界”。基于此,他们宁愿将边疆地区视为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范畴的神经末梢。边疆地区经济社会落后的状况,大体来说,缘于其地理上的边远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经济和市场体系的不发达性。然而,列宁通过细致的论证,表明边疆地区作为资本主义的“边疆”,并非永恒不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冯建勇.列宁对边疆经济问题的剖解[C]//张顺洪,吴英,董欣洁.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2册(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