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的诗世界

¥1.0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0-09

字      数: 1137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敬”的诗世界

李滉(字退溪)是朝鲜时代著名的理学思想家,在诗歌方面也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一生吟哦不辍,传世的诗歌作品有两千余首,就数量而言,超过了中国朱熹、邵雍这些善于为诗的理学家。[1]更令人注意的是,退溪虽深入取法朱熹等理学家的诗作,但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理学家诗以平淡为主的基调,善于以劲健的气格、锻炼的笔力来传达开朗的意境。这种独特诗风,和退溪的理学修养体验有密切关系。在理学史上,退溪对“敬”的思考与实践十分深入,既有理性的认识,更有行动的履践和情感的体验,而他的诗歌,正是“敬”的情感修养的反映。深入解读李退溪的诗作,对于认识朝鲜理学家对“敬”的理解与实践成就,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 退溪诗风重锻炼、尚奇崛

退溪性情恬退,慕尚陶渊明,其诗作大量作于隐居陶山期间,隐居之乐,亦是笔下常见的内容。这样的经历,人们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他的作品是继承陶潜平淡自然一路,但是细绎篇什,会发现退溪之作精神奇崛、笔力精工、深富人力锻炼之美。从诗学渊源上看,他继承的是杜甫、韩愈以至宋代苏、黄的推敲锻炼、骨力奇崛、气势劲健的一路,而对陶渊明的推重,也避开陶的天真平淡,而上承其刚拙朴质的一面。他将人力奇崛的锋芒,融会在高绝脱俗的境界之中,这样的诗歌风格,与朱熹之作,颇异其趣。

退溪虽为理学家,但很有诗人的性情,他自述怀抱云:“诗不误人人自误,兴来情适已难禁。风云动处有神助,茹血消时绝俗音。”(《和子中闲居》)情兴是诗歌创作的必要条件,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自己是“多于情者”,而从退溪的诗作来看,他也的确是一个富于情兴的人,例如《聚胜亭韵奉别洪公》:“徒倚西山欲掩曛,平看鸦背闪余纷。虚檐夜纳胡笳月,碧瓦晴连海戍云。渐近别怀知水远,无边诗兴与公分。但令日日参高座,暑水冰浆不要勋。”[2]此诗送别友人,情深意款,绵绵不尽。又如《和西林院诗韵二首》其一:“似与春山宿契深,今年芒又登临。空怀古寺重来感,讵识林中万古心。”诗人登山临水,每多情兴,此诗又在感物之际,复多深契。至于寻常生活之中,赏花饮酒,诗兴腾涌之乐,亦时时见诸笔端:“浇愁换酒禽相劝,得意题诗笔有缘。”(《赏花》)退溪有时也以自嘲来写心中的块垒,如:“秋入梧桐撼一年,翻思宿债负山川。病中犹忆圣呼酒,贫里宁甘兄事钱。紫气仙人函谷外,黄冠道士鉴湖边。平生谬厕金闺彦,不及渠家养寸田。”诗中“圣呼酒”、“兄事钱”之语,性情淋漓,意兴生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宁.“敬”的诗世界[C]//王中江,李存山.中国儒学.第五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