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生态伦理及其变迁

¥0.7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3

字      数: 497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哈尼族生态伦理及其变迁

摘要:哈尼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朴素的生态伦理:居住环境的选择体现了主动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梯田农耕体现了可持续利用自然的生态伦理;自然崇拜蕴含着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

哈尼族是人口数量仅次于彝族的云南省第二大少数民族,人口为163.0万人,占云南全省人口的3.55%(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玉溪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中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墨江、江城、宁洱、镇沅和元江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从自然地理上看,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红河(元江)以西的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世世代代的哈尼人民在这片广袤山区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哈尼族在其长期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伦理道德,他们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善待自然、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生态伦理。

一 居住环境选择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

哈尼族集中的哀牢山区,其自然生态环境是以立体形态为显著特征,即立体地貌、立体气候、立体植被群落及其相互关系。哈尼族对于哀牢山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非常深刻——“要吃肉上高山,要种田到山下,要生娃在山腰”[1],生动地道出了哈尼族对哀牢山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顺应。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祥福.哈尼族生态伦理及其变迁[C]//杨国才,李伟,王韵.民族伦理与道德生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