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的整体观

¥0.15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所属图书: 《登场的译者》

出版日期:2008-12

字      数: 140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9.1 文艺美学的整体观

9.1.1 从《文心雕龙》到格式塔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空前巨著。在刘勰著《文心雕龙》之先,“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他的本意是不满于当时那些论文之作“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1]——只看到文学的一角一隅、点点滴滴,而很少有从大处着眼全面论述的。正所谓“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2]。(《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所以,在他的论述中,随处可见全面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知音第四十八》,关于文学鉴赏:“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3]所以,要使评价不存私心,爱憎不带偏见,真正做到明察秋毫,全面地观察和认识——“圆照”是必须的方法。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任晓霏.登场的译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