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戏剧艺术视野的开拓者

¥0.3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所属图书: 《登场的译者》

出版日期:2008-12

字      数: 349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10.2 中国观众戏剧艺术视野的开拓者

20世纪80年代,既是文化禁锢多年之后中国民众渴望知识、渴望文化的特殊时期,也是多种艺术形式共存,尤其是现代影视文化的发展对话剧造成巨大威胁的时期。“在一个国家的文学刚刚萌发或出于急剧变化的时候,文学影响最频繁最有成效。”[1]英若诚凭借宽广的艺术视野、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引进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萧伯纳的作品,使中国观众大开眼界;在体验人类普遍情感的同时,去同情和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以及美国普普通通的推销员;引领中国人走进美国的军事法庭,去欣赏现代法律体系中人类语言和思维的美妙旋律。他的翻译戏剧作为中国戏剧文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当代戏剧艺术观念和戏剧艺术创作乃至戏剧艺术氛围都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10.2.1 《请君入瓮》——艺术观念的创新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任晓霏.登场的译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