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场的译者——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结论

¥0.4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所属图书: 《登场的译者》

出版日期:2008-12

字      数: 410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十一章 结论

11.1 本书的回顾

本书以寻求戏剧翻译及其研究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对英若诚集导演、演员、戏剧译者以及政治家为一体的特殊译者身份下的英汉/汉英戏剧翻译实践的基于语料的实证研究为目的。在英若诚戏剧翻译研究中,系统思想始终伴随着我们。无论是对其戏剧翻译理论的探索,还是对其戏剧翻译实践的考察,研究从始至终贯穿了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思想,理想地契合了英若诚集导演、演员与翻译于一身的理想戏剧译者身份及其戏剧翻译特点和戏剧翻译见解,形成戏剧翻译的整体观,证明系统范式作为戏剧翻译及其研究指导思想的有效性,为戏剧翻译研究带来深刻的启示。

11.1.1 戏剧翻译研究中需要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戏剧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迄今为止,戏剧翻译研究中仍然存在很多分歧,其中一对根本的矛盾是关于戏剧本质特征的文本至上观和读演融合观的矛盾,亦即文学性和舞台性的矛盾。由此引发其他矛盾,诸如戏剧译者的任务,是保留文本的文学性,将舞台性的体现留给导演和演员,还是打造适合舞台演出的译本;戏剧翻译的服务对象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还是包括导演和演员以及观众在内。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任晓霏.登场的译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