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贯通:孔子政治哲学刍议》里仁第四

¥1.9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9-10

字      数: 943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里仁第四

4.1 子曰:“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对于天下的统治者,孔子给出“宽、敬、哀”的基本选择。对于君子的人生选择,孔子给出的是“处仁”。只有在“择居”上选择与仁者为邻、“择业”上选择仁者之业,才能“无友不如己”,才能“亲仁”。仁为礼之本,上篇以礼、本篇以仁开篇,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的论述方式。

孔子说:“选择与仁者为邻是件美善的事。如果不选择去做仁者的职业,哪能算得上有智慧呢?”

里:作动词,居处。处:音楚,担任。知:音义智。

在孔子看来,仁与智是相通的,内心不仁,谈不上有智慧。从亲仁开始,主动接受仁爱熏陶,达至宅心仁厚,是人生最美也最明智的选择。[1]“智者不惑”就体现其人生选择以处仁为先,而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政治家的治国智慧,从根本上讲,是要施仁政,否则就很可能“谲而不正”。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上章从“人以类聚”的空间角度,讲智者亲仁;本章从“日久见人心”的时间角度,讲不仁者与仁者的对比。从处仁到安仁、利仁,指明了志仁者提升自己的方向。

孔子说:“不仁者难以长久地处于穷困之中,也难以长久地生活在安乐环境中。仁者安于仁,智者行利仁之事。”

约:穷困。知:音义智。

不仁者,若“久处约”,可能会铤而走险,所谓“穷斯滥矣”;若“长处乐”,可能会乐极生悲。二者均不能安于所处,皆因少了令其所安的仁性。仁人君子随遇而安,不随境遇改变而改变。这里需说明的是:仁者以仁为安,并无刻意求之,所谓“仁者静”;智者利仁却是有意行之(“知者动”),大行利仁之事的功效又远出乎其所料,犹如斯密所言“看不见的手”之作用。政治家,作为仁者,不要随意乱动,折腾民众;作为智者,要顺势而为,以利民为旨归。

本章孔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仁(不仁),再一次运用其“叩其两端”的教学法。此外,不仁者只是与君子相对的小人,并不一定就是坏人,但仁者一定是好人,却又不是好好先生。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上章说仁者能超然于所处境遇;本章讲仁者能超然于个人利害,对他人作独立公正的评价。两章合在一起给仁者作了具体定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胡晓地.论语贯通:孔子政治哲学刍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