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的圆融无漏之境

¥0.8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9-04

字      数: 374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中国古典哲学的圆融无漏之境

正确的理论可以引导正确的实践,从而由理想化为现实。这大体上是不错的。换言之,正确的理论可以引导历史的前进。然而,我们很快会提出一个问题,理论的正确性,不是“自为”之物,因之,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一个永恒变动着的(所谓“易”)概念,于是理论的正确性也是一个运动着的过程。正确的理论不是置之四海而皆准、行之百世而不殆的圣典,而是要因时间、条件、地点的改变而修正或完善。否则,我们会陷入神学的樊篱之中。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东方哲学的早熟和圆融无漏。

恒变不居,是东方哲人信守的哲学最高境

东方哲学中的“自然”,大体类似西方哲学中常用的“自为”一词。东方人深知自然的大不可方和小不可测,即《庄子·天下》篇中惠施所谓的“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先外祖父缪篆先生,固近代中国之大哲,他讲“一”指“天”,这“一”字与负阴抱阳的“人”结合,便为“大”。《老子》中开宗明义地讲:“大”原来是“道”之“名”,“道”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范曾,范曾.中国古典哲学的圆融无漏之境[C]//侯长林.梵净国学研究.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