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1.0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9-04

字      数: 458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从美术史的角度,则可以看出同一个陶渊明,在不同朝代、不同画家的笔下表现的手法有何变化,进而可以探寻绘画之继承与创新的一些线索。

陶渊明代表着清高、气节、真淳,也代表着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高蹈远举,寄情琴酒,以及被人片面强调的忠于晋室,耻事二姓,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宋元时期,绘画中陶渊明形象的增多,以及这些绘画所表现出来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趣味,显然跟这种风气有关。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其中有些是组画,用一系列图画表现一个连续的故事情节;第二类取材于他的某个逸闻逸事,如采菊、漉酒、虎溪三笑等;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有的有背景,有的没有背景。

《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是画家最常采用的题材。画家们对这类题材的钟爱,以及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一篇文学名著,显然是受了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的启发和影响。但画家们在作画时往往并不严格考证当时的服装、屋舍以及各种生活细节,甚至对作品的理解与原作也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很容易将自己时代的生活状况当成陶渊明当时的状况,因此细部的描绘多有失真之处,但在把握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方面大体是准确的。《归去来兮辞》常常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一个前后连续的过程,陶渊明是绘画的中心。《桃花源记》最能展现想象中的山水之美,成为山水画家喜爱的题材。菊花、松树和酒是陶渊明的标志,也成为绘画中代表陶渊明的元素。除了松、菊和酒以外,绘画中代表陶渊明的元素还有五柳、葛巾、藜杖,以及跟《归去来兮辞》有关的舟、车,跟《桃花源记》有关的桃花、渔人、山洞等。这些元素可以帮助画家将陶渊明与其他历史人物区别开来,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幅绘画是否与陶渊明有关。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袁行霈.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C]//侯长林.梵净国学研究.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