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的思考

¥1.1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3-07

字      数: 918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的思考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现状素描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意义上的研究愈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和定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问题似乎应该是一个比较清晰明了的问题,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就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性。但是现实地说,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难缠的关系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业人员与实践人员的广泛混同,一直以来,尤其是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二级学科之前,学界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问题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价值问题。这样的解读似乎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精神,但是这种混同式解读给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阐释带来了极大的亏空,因为似乎只要说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价值问题,学科价值问题也得到了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创设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其二级学科以后,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和定位的思考开始呈现更多的自觉状态。

张耀灿教授认为,应该从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高校服务与为社会服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一二级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系中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1]白显良先生认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综合视野中加以考量和审视,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能游离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家园之外,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要综合运用其他学科方法,是一门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学科;[2]李辽宁先生在把思想政治教育界定为一种社会整合软权力的基础上,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社会学视角。

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功能的角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其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就已经在功能层面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价值。例如郑永廷教授认为,按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属性、功能属性、社会属性的不同认识,存在三种研究取向:课程取向、知识取向和实用取向;[3]张耀灿教授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五种取向,即传统取向、德育学和教育学取向、管理学取向、工程学取向、行为学取向;[4]等等。上述研究成果都是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该实践目标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功能和学科价值,本质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目标。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金林南.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的思考[C]//杨振斌.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