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小国寡民”与老子的社会改造方案
“小国寡民”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老子关于理想社会的论述,同他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以说,老子关于理想社会的思想渗透于他的政治主张的各个方面,只是比较零散,而在第八十章中,老子对他的社会理想进行了集中的阐述: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首先要从文字上对这一章进行一些必要的疏释。
对于“小国寡民”,通常的解释是:国家小,人民少,这是老子对其理想社会的描述。但从下文多次使用的“使……”、“使民……”的句式来看,显然都不是在进行描述,而是在进行设计。此处的“小”、“寡”应视为动词,“小国寡民”乃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小其国,寡其民”,这样才能从句式上同下文保持连贯和一致。对于“小其国,寡其民”,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以大国为小国,以众民为寡民,如河上公注曰:“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这样的理解虽与“治大国若烹小鲜”相合,但显然与下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叙述相矛盾,恐非确解。另一种是使其国小,使其民寡,如任继愈《老子新译》释为“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如此理解,则可与下文的叙述相合。
为什么要“小其国、寡其民”呢?老子这一主张显然是针对广土众民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老子生当春秋季世,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兼并战争的结果,一方面是国家越打越少,业已出现了晋、楚、齐等广土众民的万乘之国,另一方面则是人民陷入越来越深重的苦难。老子身为周王室的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深观周室的荣衰、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多欲有为的政治造成的恶果。“小国寡民”就是对这种广土众民的有为政治的反思,是对无为而治的憧憬。显然,国小民寡更有利于推行清静无为的政治。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小国寡民
-
[2] 小国寡民
-
[3] 小国寡民
-
[4] 提倡小国寡民
-
[5] 社会改造方案中的人权
其他推荐
-
图书 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
作者:李永春
图书 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
-
2
图书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研究
作者:张宇
图书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研究
-
3
图书 身份建构的焦虑:北宋“士人画”观念的发展演变
作者:唐卫萍
图书 身份建构的焦虑:北宋“士人画”观念的发展演变
-
4
图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乔夏阳
图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
5
图书 何为理论:原创的方法与实践
作者:吴炫
图书 何为理论:原创的方法与实践
-
6
图书 危机传播经典案例透析
作者:王芳
图书 危机传播经典案例透析
-
7
图书 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
作者:吴根友
图书 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
-
8
图书 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
作者:王明
图书 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
-
9
图书 大唐说事:上册
作者:于培民
图书 大唐说事:上册
-
10
图书 邹平实验县户口调查报告:全3册
作者:吴顾毓
图书 邹平实验县户口调查报告:全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