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0.6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07-12

字      数: 938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思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必须以“生产力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所以,社会主义只能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业而产生、存在和发展。对马克思以上论述的理解人们恐怕不会产生太大的歧义,故暂不多泼笔墨。我以为,这里需要提出的问题是,马克思在阐释他关于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思想的过程中似乎有两种在意思上相悖的表述(以下简称表述Ⅰ和表述Ⅱ)。

表述Ⅰ:“大工业发达的国家也plusoumoines(或多或少)影响着非工业国家,因为非工业国家由于世界贸易而被卷入普遍竞争的斗争中”[2],“由于同工业化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产生类似的矛盾(例如,英国的竞争使德国潜在的无产阶级显露出来)”,而对某一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革命发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等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3]。这无疑是在肯定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表述Ⅱ:没有“生产力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搞所谓的社会主义,“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穷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4]这好像又是在否定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不少人往往各摘取马克思以上两种表述中的一个,来借以阐发自己的观点。我在这里并不打算详评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观点,而仅想探明马克思这两种表述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以解读出它们的真实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我以为,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的总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马克思社会主义批判在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这里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来看,马克思的表述Ⅱ是基于工业革命所造就的“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针对当时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特别是“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而发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叶险明.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