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记忆实验研究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

¥0.1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05-02

字      数: 111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1.2 动作记忆实验研究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

在20世纪70年代初,认知革命席卷了运动心理学领域。认知运动心理学已成为运动心理学的主流。信息加工理论取代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开始意识到认知因素是影响动作技能获得和重现的主要因素,运动员不再是对环境刺激产生反应的“机器人”,而是信息加工者和决策者,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在体育运动领域研究的统治地位已告结束。动作记忆研究的重点是动作记忆编码和提取问题。运动技能的重现被视为是动作信息加工和提取的过程。支撑动作记忆研究的主要理论是“联系强度说”和“编码特征说”。“联系强度说”主张提取线索与学习项目的联系在学习之前就被确定了。它们之间固有的联系强度直接影响后来的记忆成绩。E.塔尔温(1968)反对“联系强度说”的提取理论,他认为线索的作用不是由记忆中原有信息之间联系的强度决定的,它的作用不是在信息的输出阶段,而是在编码阶段,提取线索如果与学习材料同时编码和储存,可以有效地用来提取所需求的信息,即编码过程决定了起作用的大小。塔尔温称他的这一理论为“编码特征说”。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谢国栋.视障人群的动作内隐认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