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格斯中心的毁灭——后结构主义思想评析

¥0.6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踪迹与替补》

出版日期:2007-12

字      数: 852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逻格斯中心的毁灭

后结构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由于这种理论一开始就公开地与传统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唱反调,而且处处表现出一种对迄今为止我们所取得的认知成果一概表示怀疑,并且要从根基上颠覆和否定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各种认知范式的倾向,因而自从它提出,就以一股势不可当的劲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 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理论局限和后结构主义的产生

后结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而来。结构主义认为对象是由成分组成,而成分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要了解对象或成分的性质,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整体结构的性质。对此,英国的迈克尔·莱恩在《结构主义入门》中说,结构主义“坚持只有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它的基本信条在于,它力图研究联结和结合诸元素的关系的复杂网络,而不研究一个整体的诸元素”。[1]而在结构主义者看来,结构又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只是现象的外部联系,通过人们的感觉就可以知道,而深层结构则是现象的内部联系,必须通过模式才可以认识。而真正决定对象性质的,不是表层结构,而是深层结构。因此,发现对象的深层结构,便成了结构主义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

结构主义认为,要发现对象的深层结构,首先就必须找到对象的表层结构。只有在找到了对象的表面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构(如各种社会关系、神话、思想的诸形态)后,再通过对此的研究后才能探索各种不同的表层结构所共同依附的、具有支配作用的深层结构。在从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过程中,结构主义提出了“分割”和“编配”的基本方法。所谓“分割”,就是把对象分解为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或单元;而所谓“编配”,就是把分解的部分或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重新加以组合,从关系的整体中再现对象的本质。分割的目的是编配,而只有通过合理的编配,才能找出决定对象性质的深层结构的模型。

结构主义方法最初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于20世纪初在语言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后来,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又把它应用于人类学研究中去,形成了结构主义人类学体系。自此以后,许多思想家争相把结构主义方法与其他各学科相结合,从而一时形成了一股新思潮。在这股新思潮的影响下,法国思想家福柯也把结构主义方法应用于历史学和科学史方面的研究。福柯通过对欧洲近代思想发展的研究、分析,认为欧洲近代思想的发展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一个在认识范围内结构不断交替的过程。在每一个认识范围内都有一个具有固定结构的“认识型”,而这些“认识型”之间却彼此没有内在的联系。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生平.踪迹与替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