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24年政党在苏维埃俄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从政党同盟走向分裂

¥0.0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1990-09

字      数: 540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从政党同盟走向分裂

关于十月革命后左派社会革命党在政权机构——全俄中央执委会、人民委员会中同布尔什维克的合作情况,在本书第二章中已有较翔实的叙述。

尽管两党之间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有分歧,甚至是斗争,但是总的说来,这种合作同盟关系对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是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布尔什维克同左派社会革命党结盟的结果,较迅速地争取了绝大多数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拥护。社会革命党是以代表农民利益为宗旨的。当它的右翼因追随资产阶级而日益丧失农民的信任时,左派社会革命党的态度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本书第二章里已提到过的十月革命后1917年11月26日举行的全俄农民苏维埃第二届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共有790名正式代表,其中,布尔什维克代表只有91名,右派社会革命党却有305名。在这种情况下,另外350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代表就起着左右全局的作用了。正是由于他们坚决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大会才得以战胜右派社会革命党,接受布尔什维克对于立宪会议的立场[1]

会议代表名额的分布情况还说明,在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农村的影响还很薄弱。有资料表明,1917年以前,布尔什维克仅有4个农村支部,494名党员。到1913年夏,在苏维埃俄国欧洲地区的30个省份里,布尔什维克也仅有约400个农村支部[2]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克明,金挥.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