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国际先进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4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9-12

字      数: 1132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绿色发展的国际先进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共荣共生。国外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绿色发展经验,是值得我们合理借鉴的。走绿色发展之路我们要立法先行,严格监管,综合利用各种绿色发展的政策工具,统筹绿色发展规划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强化企业的作用,不断创新绿色发展技术要求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绿色发展 国际经验 绿色经济

一 绿色发展与中国现状

绿色发展是人类面对当今全球资源、能源和环境挑战所做出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探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为标志,经过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到2008年的“绿色经济倡议”、2011年的《迈向绿色增长》和2012年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宣言《我们希望的未来》,绿色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绿色发展是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热门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对以上词汇的综合归纳和高度概括。胡鞍钢将绿色发展界定为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道路,以合理消费、低消耗、低排放、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创新为基本途径,以积累绿色财富和增加人类绿色福利为根本目标,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为根本宗旨。从这个意义上看,绿色发展观就是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中国作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走到十字路口,无论是环境容量,还是资源承载力已达到瓶颈,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环境恶化和资源消费的经济代价约占国民总收入(GNI)的9%,约比韩国和日本高10倍。[2]截至2013年,中国GDP占全球12%,能源消费量占全球22%,碳排放量接近全球30%;全球碳排放增量中有60%来自中国。[3]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黑猫”,给世界带来最大的负外部性。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向绿色发展。因此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能源的低效率消耗,才能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贡献。绿色发展也日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把生态文明置于贯穿五大文明建设的始终,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成为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欧阳康.绿色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