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爱情诗歌比较研究

¥2.4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9-12

字      数: 915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研究

摘要: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无论中国古代诗歌还是西方诗歌,都有许多诗人为此而深情地歌咏。中西诗人都歌颂爱情的坚贞,在诗歌的意境和意蕴方面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由于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活习性各异,导致中西爱情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有:在内容上中西爱情诗各有其独特之处;中国爱情诗以抒情为主,西方爱情诗以说理为主;中国爱情诗以含蓄委婉为其感情基调,西方爱情诗却是热烈奔放;在表现手法上中西爱情诗也不尽相同。这种异同的比较,对于中西诗歌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中西;爱情诗;相同;差异

一 引言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只要有两性的存在,爱情就不会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多少诗人都曾深情地歌咏过爱情,而且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相传杭州女伶商小玲被杜丽娘为情而生、因情而生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当唱至《寻梦》一出时气绝舞台。据载常州一青年书生在一夜之间将《红楼梦》读了七遍,有感于宝黛的爱情悲剧,后精神恍惚而死。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我们不禁要问,爱情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呢?正如突尼斯诗人艾卜勒·卡西木·沙比的《啊,爱情》诗所描述的那样:爱情既可以使人经受种种磨难,饱受种种煎熬,又使人感到希望、幸福和快乐;既使人一贫如洗,又使人一夜之间变成巨富;既像熊熊燃烧的烈火,又像黑暗中上天降下光明的使者。爱情就是这样使人如痴如醉、如梦如醒、精神恍惚、佯佯如狂,既愿意为她付出一切,又愿意盼她降临。这恐怕是其感人至深的原因之所在吧。

二 中西爱情诗的起源

中国的爱情诗发端很早,目前所知最早的爱情诗当属保存在《诗经》中的作品,产生于公元前11—前6世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诗经》所收录的305篇作品中,爱情诗有77首,占总篇数的25%。保存在《诗经》中的爱情诗形式多样,写了人们爱情的种种情形。有写两情相悦的,有写追求不到意中人所产生苦闷彷徨的,有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此外,还有写男女邂逅的,有写赠物定情的,有写失恋的,有写男女相思的,有写婚后夫妻间美好幸福生活的等。可以说后代爱情诗所涉及的种种情形,都能够在《诗经》中找到原型。因此,《诗经》中的爱情诗后人评价甚高。郑振铎曾说:“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璧……他们的光辉竟照得全部的《诗经》金碧辉煌,光彩炫目起来……他们乃是民间小儿女的‘行歌互答’,他们乃是人间青春期的结晶物。”(郑振铎,1957: 48—49)此后,中国古代爱情诗基本上是沿着《诗经》所昭示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启龙,曹婷.跨语言文化研究.第13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