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东方学”的知识制造与生产——评《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东方学》

¥1.6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5-06

字      数: 816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巴洛克东方学”的知识制造与生产

尼古拉斯·迪尤所著《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东方学》,围绕着三位学者的事业生涯和五份文本的出版活动,探索信息交流、知识资助、资料收集的网络以及书籍出版的过程,展现出关于“东方”的知识之制造和生产过程,及其与权力的双向关系,并注意到与亚洲的文化相遇在这个知识过程中的角色。尽管总是面临着困难和挫败,这些学者的研究和出版活动却使得某个“东方学”领域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个领域被迪尤称为“巴洛克东方学”,以提醒人们注意其“前启蒙运动”和“前帝国主义”特色。在这个领域中,“好奇”与“博学”构成其主流模式,欧洲人通过这种模式制造并利用有关东方的知识。

欧洲的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通常被称为“科学革命”或“早期启蒙运动”时期。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在这个知识进程中,与亚洲的文化相遇扮演了一定角色。虽然维吉尔·毕诺和保罗·阿扎尔在资料批评和文本分析领域早已对这场文化相遇的研究做出开拓性贡献,与这些文本有关的社会史研究却长期付之阙如。尼古拉斯·迪尤所著《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东方学》[1]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一时期法国“东方学”的状况,了解关于“东方”的知识(不论多么不精确)是如何制造、生产,如何流通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可能就应该将制造、流通的条件也包括在内”(p.5),“注意他们工作于其中的机制,注意他们的工作如何被资助、如何被他们的旅行环境所塑造,以及他们与所遇之人的互动”(p.10)。这就意味着,资助、交流网络、文化相遇与书籍出版史成为此书的重点。

迪尤选择了巴泰雷米·戴贝洛(Barthélemy d’Herbelot,1625—1695)、梅基塞德克·泰夫诺(Melchisédech Thévenot,1622—1692)和弗朗索瓦·贝尼埃(François Bernier,1625—1688)三个主要人物,以及《东方全书》《奇异游记汇编》《地理》《印度游记》《中国哲人孔夫子》五部著作作为其研究对象。因为他们在当时的知识、资助、交流网络中占据了代表性的关键位置,如今也被视为东方学重要的奠基人或奠基作品。依据通信和“颂词”这类特殊的传记资料,围绕着他们的事业生涯和出版活动,迪尤从知识社会史的角度绘制了起步阶段的法国东方学的知识地图。该书刻画出联系着欧洲的学者与游历在外的人员的资料收集网络,文人共和国内的合作、知识流通网络,突破了现代人强加于当事人的学科领域界限,还描绘出知识人与图书馆、学者团体、科学院等公共知识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出知识的制造与权力的关系,加深了我们对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知识与文化活动的理解。

一 知识资助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新成.全球史评论.第8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