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建设的新探索与新突破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王杰教授领衔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编写理念新颖,强调史论结合,突出问题意识;教材编写接地气,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价值立场和实践品格;教材批判吸收最新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该教材对深化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教学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问题意识;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学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等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文艺观、价值观、批评观的重要职责,也担负着推进和革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的编写就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程建设、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国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的编写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渐走出了早期那种单篇解释加主观阐释的模式,开始以当代视野和问题意识切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王杰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教材就是这方面探索的最新成果之一。该教材在编写理念、结构、体系、方法上均有显著创新。下面简要论述。
一 教材理念新颖,强调史论结合,突出问题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的重新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刊物的创办和研究论著的出版发表等方面,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的编写上。这些新时期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在系统梳理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挖掘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这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编写也存在不足和欠缺,究其主观方面的原因,诚如有学者指出,“一是底气不足,二是资料不够,三是范式老套,四是随意嫁接”[1]。其中,第一个、第二个原因,实际上已经可以弥补克服了。第三个、第四个方面,今天的学者也是可以努力纠正的。因为,在教材编写上,完全可以努力做到不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核心命题(如反映论、莎士比亚化、阶级性与倾向性、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做纯粹抽象的孤立思辨,而是自觉地回到马克思主义文论命题产生的历史场域和语境,梳理考察马克思主义提出这些命题的具体背景和文学存在环境,尽量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大基本问题做真实性的历时呈现,尽量为读者提供“回到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原典的“索引”和思想谱系。
相关推荐
-
[1] “后理论”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更新——兼评《文化唯物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与经验研究》
-
[2] 晚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话语政治”转向
-
[3] “左联”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三条路径
-
[4] 有机马克思主义:过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
[5] 成也葛兰西,败也葛兰西——“葛兰西转向”与英国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
其他推荐
-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20年.第1期
作者:张江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20年.第1期
-
2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20年.第2期
作者:张江 丁国旗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20年.第2期
-
3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1辑
作者:王宗礼 马俊峰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1辑
-
4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8辑
作者:王宗礼 马俊峰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8辑
-
5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4辑
作者:王宗礼 马俊峰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4辑
-
6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6辑
作者:王宗礼 马俊峰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6辑
-
7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7辑
作者:王宗礼 马俊峰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7辑
-
8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张江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21年.第1期
-
9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6辑
作者:马俊峰 史小宁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6辑
-
10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19年.第2期
作者:张江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