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公共英语分级教学中对课堂讨论模块的探索及反思

¥1.6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9-08

字      数: 831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研究生公共英语分级教学中对课堂讨论模块的探索及反思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分级教学体系下的模块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该通过对课堂讨论模块的探索、构建和反思,不断训练研究生的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分级教学;模块教学;课堂讨论

一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展开,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也更加趋于密切与激烈,在此过程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教育的重中之重。面临时代的挑战,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在积极探索发展之路,并为持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断地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先后采取了分级教学和模块教学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改革,英语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科学、理性地分析改革成果,进行必要和及时的反思,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之路,则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 模块教学理论综述

模块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之一,自其产生以后,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强烈兴趣,这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经济及教育等领域。

“模块”概念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Gazzaniga)教授1976年提出,他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1983年,美国认知科学家福多(Jerry A.Fodor)出版了《心理的模块性》一书,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把心—脑划分成“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两个部分。输入系统(如知觉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功能是把感官所受刺激的信息转换为对外部对象的表征,使之成为适合于中心系统加工处理的信息;而中心系统则是专门进行演绎推理、思维等活动的高级处理系统。福多认为,只有输入系统才具有模块性,中心系统则不具有模块性。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启龙.跨语言文化研究.第12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