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的辑佚问题——以《孝经纬》为例

¥4.3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0-08

字      数: 1375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的辑佚问题

谶纬是理解汉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谶纬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尚未彻底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如谶纬是什么?谶纬何时起源及怎样发展?谶纬具有怎样的性质特征?这些基本问题,相互关联,纠结复杂,对它们的认知,无疑会直接影响对谶纬思想的理解和评断。虽经历代学者反复探讨,但由于史料匮乏,学者们的价值观念、思想立场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迄今仍无普遍共识,各持所见的情况还将长期存续。

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谶纬原文献的辑佚、确认和校理。这个研究工作,与上述谶纬名义、起源演进、性质特征的认识密切相关,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也是“思想性”问题——它与对谶纬名义、起源演进、性质特征的认识互为因果,因此也不易得到清晰的校理。但是,先行整理出那些最可靠的基本文献,是研究谶纬及与之相关诸问题的首要的基础性工作。

众所周知,存世的谶纬文献形态散乱,被零散地记录或引用在唐宋(含)以前的类书及诸多经、史、子、集及其注笺之中。元末明初开始有学者辑佚;到清代,持续有各种辑佚著作问世,成就尤为卓著。[1]到1994年,先后出版了两种《纬书集成》:一种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汇辑影印的明清诸辑佚书本,六月份出版;另一种是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校并标点、整理的排印本,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种《纬书集成》的相继面世,为学界提供了相对比较完整的谶纬基础文献,并且各具特色,学术贡献甚大!

但也毋庸讳言,从严谨的学术立场看,这两种《纬书集成》都各有缺憾,尚不能称为完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集成》,只是照原本影印编者所能搜获的明清辑佚纬书,就其出版目标而言,它的主要问题在于:(1)搜集谶纬辑佚书尚不完全,如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人杨乔岳编、杜士芬校《纬书》十卷,可能由于客观原因,未能辑印;(2)有的谶纬辑佚书所据版本不是最佳,如清人殷元正编、陆若璇增订《集纬》(一名《纬书》)钞本,乃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此本有残缺(如佚失《孝经纬》《论语纬》,《春秋纬》也是残卷),不如北京图书馆和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本更为完善。其优长和缺憾均较明晰,这里不拟讨论。本文要讨论的是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整理的校点排印本,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辑集文献而已,还做了点校和一定程度的编排。这是迄今纬书基础文献唯一的集成并点校、整理本,学术影响甚大。也因此,就更加应该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正式考述之前,应先简要阐明本文对几个相关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一,关于谶纬的内涵、基本性征及其流行的基本时限。“何为谶纬”之问题,唐代以来的历代学者多有论说,持见不一。笔者曾撰《历史维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谶纬名义研究之述评》和《两汉谶纬考论》二文,对此一学案做出比较详细的清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简要地说,谶纬的本质属性,是伴随并依附着儒家经学兴起而并生的一种政治文化思潮。辨识谶纬的根本标志,是以谶“纬”经,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以谶议政;换言之,只有当“图谶”“谶记”“符命”等与政治、经学三者在思想上纠结交织在一起的情形下,它们才属于谶纬。因此,单纯的谶言、预测、谶验故事等不应认作谶纬(此类谶语预言,有汉之前、两汉以后迄今均大量存在)。也缘乎此,谶纬作为一种思潮,其发生、流行的主要历史时期也可明确:有汉之前经学尚未确立,故不得有谶纬;魏晋之后,如仅限于预言、占测之类神秘活动而与经学、政治无关的谶记、谶言等,亦不得目为谶纬。谶纬风行,主要是两汉时期的事。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跃进,孙少华,陈才智.中华文学史料·第五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