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包山村 包山花鼓戏

¥0.4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8-03

字      数: 200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云和包山村 包山花鼓戏

“一月春兰,花正放;二月桃花,淡淡红;三月牡丹,屏叶下……”这是云和包山花鼓戏《大花鼓》中的“十二月花名”选段。婉转动听的唱腔在舞台中萦绕数百年,将包山人勤劳、乐观、执着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包山村地处偏僻,四周高山合围,海拔670米,村落沿山麓呈块状分布,小坑水沿村南东流。同治年《云和县志》云:“苞(包)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层崿包罗,围团如盎。居民结庐凹处,桑麻鸡犬,非复人间。”这完全是一个“桃花源”的描述。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重修的《徐氏族谱》道出了它的不凡身世,其序首篇云:“先世英贤疊出,皆承偃王支派……自青二公迁徙浮云乡大徐居焉,旺盛子孙千支万叶,至数世,徐福公徙迁此地,曰包山。”《徐氏族谱》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包山徐氏为徐偃王之后,并道明包山徐氏是从云和大徐迁来的,包山建村已经有七百多年。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唐子舜,任重.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