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论吉姆·兹瓦德罗的绘画《行人》的主题意蕴
美国现代画家吉姆·兹瓦德罗,创作《行人》(Pedestrians)系列画作,用巧妙的鸟瞰视角和摄影的二次创作,造就了独到的都市景观效果。在主题上,着眼于鸟瞰的视角、逼真的人物、抽象的都市空间、街道上行走这四个元素,将行人的运动表现成“发现的舞蹈”,对都市景观垂直性进行创造性的“地图化”平展压缩处理,在光影交织的抽象空间里,捕捉都市生活的逼真瞬间。画家用绘画的笔触,阐释着对都市人生的“平衡—失衡”状态的深沉反思。
正如美国现代画家吉姆·兹瓦德罗[Jim Zwadlo,又名James Zwadlo詹姆斯·兹瓦德罗]在艾森豪尔画廊中自述道,“我画作(《行人》Pedestrians)的主题,是那些在抽象的都市空间中逼真地表现出来的人,这些人就像是被一个想象的空中视角(鸟瞰)所看到。我把这一系列的画作命名为《行人》,来表明这个视角正是这幅画的要点;人们什么事情也没做,尤其是没做任何有趣的事儿,只是在街道上走着”。[1]可以得见,吉姆的《行人》系列的主题,着眼点有四:鸟瞰的视角、逼真的人物、抽象的都市空间、街道上行走。
一 观察者的视点:鸟瞰的视角
鸟瞰,又名俯瞰、空中视角。画家吉姆·兹瓦德罗惯用的词是“aerial view”“from high above”。而在2013年的《国际艺术家杂志》(International Artist Magazine)谈论其画作时,用的是“From a Great Height”[2]。除此之外,在英文中,也可见“overhead view”“top-down perspective”“bird’s-eye view”的相关表述。吉姆认为,“鸟瞰视角很吸引人,因为人们的形象似乎是从飞机上走出来,分担了观者的空间”。[3]不过实际上,画家的观察点和摄影点,是一个有着特殊标准的高处,而非真正的万里高空上的飞机。“需位于距离街道地面约10—15英尺的地方,且必须对任何人都容易接近,所以我找了桥或商场外面的露台。”[4]
相关推荐
-
[1] 学术对话:论俯瞰
-
[2] 法国艺术批评的第二次转向——波德莱尔与批评的“内化”
-
[3] 俯看《行人》
-
[4] “诗画一体”的现代复兴:对保罗·克利诗画试验的现象学解读
-
[5] 伊夫-阿兰·博瓦的现代抽象绘画批评理论
其他推荐
-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二辑
作者:林乐昌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二辑
-
2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作者:林乐昌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
3
图书 公益.2014年.第1辑
作者:朱健刚 林猛
图书 公益.2014年.第1辑
-
4
图书 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第三辑
作者:邹宇春 李炜 任莉颖 崔岩 林红 田志鹏
图书 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第三辑
-
5
图书 跨语言文化研究.第2辑
作者:张京鱼 王文 田兵
图书 跨语言文化研究.第2辑
-
6
图书 《中国越学》第五辑
作者:谢一彪
图书 《中国越学》第五辑
-
7
图书 中国过程研究.第四辑
作者:赵成 姜德刚 王治河
图书 中国过程研究.第四辑
-
8
图书 广府文化.第4辑
作者:纪德君 曾大兴
图书 广府文化.第4辑
-
9
图书 近代史资料.总101号
作者: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李学通
图书 近代史资料.总101号
-
10
图书 近代史资料.总102号
作者: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李学通
图书 近代史资料.总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