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僧法名與表字稱呼慣例

¥1.0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7-02

字      数: 427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宋僧法名與表字稱呼慣例

古人有名亦有字,所謂字,是根據本名的含義另取的別名。《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疏:“人年二十,有爲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如蘇軾,自己可稱名“軾”,但朋友則要稱他的字“子瞻”。字是對名的解釋,有“表德”之義。一般情況下,名與字的關係很容易看出來,往往是同義詞和近義詞的互訓,或截取自同一辭彙。如班固字孟堅,“固”和“堅”同義;曹操字孟德,“操”和“德”同義。而王維字摩詰,便截取了《維摩詰經》中那位大乘居士的姓名。倘若名和字的字面關係不太明顯,那麽爲名取字的人就要寫一篇字說,來討論名與字的關係以及取名的理由,比如,蘇洵爲其兄蘇渙取字曰文甫,但字面上看不出“渙”和“文甫”的關係,於是他就寫了一篇著名的《仲兄字文甫說》。這都是常識,無足多言。

宋代僧人也有法名和表字,然而,關於宋僧的名與字的關係和習慣稱呼,後世的人們卻並不甚了了,某些古籍和人名工具書也因此而出現淆亂舛誤。爲此,筆者僅將閱讀宋代典籍時的一得之見介紹如下,並順便辨析一下關於僧人名與字淆亂原因之所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祁偉.宗風與寶訓:宋代禪宗寫作傳統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