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劳而心安

¥1.3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4

字      数: 428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身劳而心安

群学强调,人的合群性不是出于人的生物本能,而是通过修身达致的。只有依靠修身,才能“立人”;只有凭借修身,才能“取人”;只有通过修身,人才能“正心”。而“修身”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有具体的实现途径。《荀子·修身》指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劳动—修身—合群”。群学不仅肯定劳动对于人的生活的意义,还把劳动看作是立人之本、合群之源,因而是修身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内容。

一 “身劳而心安”的提出

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我们的先人就认识到了劳动对于人的意义。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不乏歌颂劳动的诗篇。首先是高度肯定劳动对于人的生命的意义。有多首诗歌赞颂父母为子女和家庭付出的辛劳,“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母氏劬劳”[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2]这些诗歌不仅肯定了劳动本身,还将劳动与作为社会关系的伦理关系联系起来,表达至亲情感和报恩观念,从而表现了劳动与社会的内在关联。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景天魁.中国社会学溯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