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名画赏析

¥4.8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6

字      数: 894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清代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袁江(1662—1735),字文涛,晚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景物写生画,二为古代著名建筑物,三是以自然山水名胜为“蓝本”而创作的界画。主要传世作品有《东园图》《梁园飞雪图》《水殿春深图》等。

中国传统的山水楼阁界画又称“屋木”。因为画家要用界笔、直尺画线,用匀直的线条来勾勒建筑物,所以这种画法被称为“界画”。最初的界画是建筑物的设计图。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书中把绘画分为十三科,其中就有“界画楼台”一科。在宋代画院中,界画也很盛行。但到元代,随着文人画的日益发展,界画逐渐被视作工匠所为,地位日益低下,元代汤垕《画鉴》曰:“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到了明、清两代,画界画的人就更少了。不过,也有例外,如清代的袁江不仅擅画界画,而且还在界画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界画别开生面,于苍劲中流露出秀润之气,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图3—15 《水殿春深图》

袁江的《水殿春深图》为绢本、设色,纵104厘米,横49.5厘米,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上有袁江自识,下钤二方印。这幅画是很典型的园林图,有宫殿台阁、长廊广庑,还有玲珑的湖石、葱郁的树木。这幅画构图巧妙,建筑物与山石、江水结合得很自然,整体气势宏大,局部精细、耐看。这幅画以浩渺的江水为背景,宫殿工整、精巧,造型准确,色彩优雅。山石以披麻皴、斧劈皴等多种皴法皴出,树枝用松针法、鹿角法等绘出,水纹用线流畅、生动。俗话说:“画水不易,画风更难。”袁江此图却很好地表现出了风势。他通过将柳枝画得弯向一边来表现春风。画中的达官、富贾、贵妇、小姐们正在悠闲地欣赏着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景色。这些人物形象准确,形神各异,衣纹飘逸。袁江在画中非常注意虚与实的处理。描绘亭台、楼阁时,他用线工整、比例准确,刻画得比较翔实;而描绘周围景物时,他采取以虚衬实的手法,衬托出楼阁的雄伟和壮丽。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晓丽.漫笔点丹青:中国绘画佳作鉴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