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芯子的文本内容

¥3.2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07

字      数: 843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周村芯子的文本内容

名旗飞舞、丝带飘扬、锣鼓喧天的芯子慢慢走过历史的长河,这一路浩浩荡荡、蜿蜒漫长,十八抬芯子绕了数里路,将古商城的大街小巷都走遍,所到之处围观者众,周村百姓扶老携子,一路跟随。每台芯子里都有一个故事,其中有降妖斗法的,也有才子佳人的;有仁义忠贞的,也有诗书经纶的。表演者出神入化,围观者如痴如醉。周村芯子展现内容是什么?又有何深层含义?怎么会令如此多的人为此着迷?

笔者认为探讨周村芯子的文本内容,必须结合明清时期周村的经济文化环境,寻找根植芯子的民间语境。传统意义上以村落为单位的庙会,不单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也伴随着集市交易活动。为了吸引群众,杂技、戏曲等民俗表演性项目就成了庙会必不可少的活动。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的功能与意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商业的集市功能随着商品经济地区的日益发展而逐渐淡化,例如迅速崛起的武汉汉口镇,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城市化,汉口镇的庙会渐渐变为全社会的游乐场所。“近代城镇的扩张与传统庙会的嬗变同步进行,于是经贸功能的淡化、宗教功能的弱化,城邑庙会只剩下借神娱人功能的强化了。”庙会慢慢发展成集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地方性节日。正如梁方在《城镇庙会及其嬗变——以武汉地区庙会为个案分析》一文中指出“商品市场的发展是庙会嬗变重要条件”[1]

作为商品经济促生的新兴城镇,这一时期的周村与武汉地区的汉口镇等全国许多市镇类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整个社会的器物层面的文化有了飞跃性的进步,茶馆酒楼鳞次栉比,庙宇楼阁数不胜数。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人们渴望交流沟通的社会需要以及自我表达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于是,有关社会服务行业的民俗事象也逐渐丰富起来,南腔北调的地方戏曲、精彩纷呈的歌舞杂技、娱人自娱的民间游戏,而庙会作为这些民俗事象的聚合场所,更明显地呈现出了世俗化嬗变的态势,庙会成为娱神自娱、安商惠民的狂欢节。一时间,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丰富起来,其形式主要有地方戏曲、说唱、皮影、杂技,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等,可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这其中,戏曲成为民间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是民众最为欢迎的文艺形式,几乎所有的民间娱乐活动中都带有戏曲的因素。所以戏剧美学的再现成为周村芯子重要的文本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聊斋故事的演绎、政府政策的宣传、当代媒体传播的渗透都在周村芯子的展演中得到展示。

一 戏剧美学的再现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沈颖.社会嬗变中的周村芯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