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富商·侨领:西属菲律宾华人长官黄康的生命史考察

¥2.1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6

字      数: 788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海盗·富商·侨领:西属菲律宾华人长官黄康的生命史考察[1]

16世纪60年代,西班牙人征服菲律宾群岛,在亚洲开辟了首个也是唯一的殖民地。中国和西班牙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开始了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接触和互动。在此历史背景下,祖籍福建的商人黄康1574年随明末著名海盗林凤抵达马尼拉。他入乡随俗,顺应菲律宾殖民政府的宗教政策,受洗后更名Juan Bautista de Vera,而后商而优则仕,利用殖民当局“华人制华”的政策设计,多次出任华人生活区八连(Parián)官职,但在马尼拉华人揭竿而起之际被西班牙人杀害以儆效尤。黄康的命运折射和印证了时代的变迁——中国人主动融入了近代早期的世界性网络,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推动了全球化的演变和发展进程。

中国与菲律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考古证实,晚唐时期就有祖籍南安的华商定居菲律宾群岛。[2]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之后跨越太平洋继续向西航行,寻找香料、黄金以及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最初的目的地——中国、印度等亚洲诸国,向东方扩张。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1565年,西班牙人在黎牙实比(Legazpi)的率领下,终于征服宿务岛(Cebu),开始了在菲律宾延续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3]

西班牙人在亚洲殖民扩张的同时,晚明社会内部也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和白银货币化背景下,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不断提升;江南、闽粤等地区手工业和市镇经济的勃兴,提高了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瓷业等行业的生产能力;而隆庆元年(1567),明朝改革祖宗定制的“海禁”政策,开放漳州海澄月港,允许沿海商民向官方提交申请,贩货出国开展贸易终于合法化。中国的商品出口能力、对货币银的需求以及福建沿海民众的海外经商传统和造船航海技术,应和了殖民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人获取生活必需品和寻找获利渠道的需要,中国加入了西班牙人开创的全球化贸易体系——闽商携货物出海,在菲律宾与西班牙人换取从美洲带来的白银。[4]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晨光.海盗·富商·侨领:西属菲律宾华人长官黄康的生命史考察8534563[C]//刘新成,刘文明.全球史评论.第2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