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他乡”之间:明清士人西山诗文的心灵镜像

¥2.2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5

字      数: 714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家园—他乡”之间:明清士人西山诗文的心灵镜像[1]

“自然地理空间的文学价值即在于‘发现’,并由此产生‘发现—阐释—再发现—再阐释’的良性循环。”[2]明清时期京郊西山是能够映照士人心灵深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学地理空间。本文讨论的“士人”尤指汉族士人。明清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士人如李东阳、李梦阳、何景明、文征明、李攀龙、王世贞、唐顺之、钱谦益、吴伟业、施闰章、朱彝尊、王士祯等,均留下了大量题咏西山的诗文作品,凝结成了明清士人的西山情结[3]

一 “家园—他乡”之间:西山的人文地理空间

“家园—他乡”是具有本源性意义的一对空间二元结构。但现实中的文学空间可能并不一定总是处于两极,而是存在两极之间的中性地带。如东晋士族从徐州迁到镇江,后称镇江为“南徐”,以保留对故乡的某种念想;白居易祖籍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晚年居洛阳履道坊,早已把洛阳当作自己的归宿。或者说,当家园失落了以后,人们找到了一个“替代空间”,来满足自我的“恋地情结”。西山对于明清京师士人来说就是一种具有地方感的“替代空间”。这源于西山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西山深林幽翠却毗邻都市。西山幽深林茂,却离皇城之西仅仅30里,北京城就在西山所护卫的京西平原之上。金元时期西山泛指京西山区。明清时期有小西山和大西山之分,大西山即城西部的山,与金元时期概念相同。本文所称的亦是大西山的概念。香山、翠微山、玉泉山、鹫峰、凤凰岭等众多山峰均属于西山。西山的名气却远不如庐山、泰山等诸多著名自然文学景观。相比而言,它的名字非常普通,就像古诗文里诸多的南山、北山、东山一样。“我徂东山,滔滔不归”“陟彼北山,言采其杞”,仿佛都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然而对于京师士人来说,西山却是可以暂时抖落一身尘滓慰藉心灵的家园。一座不远京师的山林,无论如何也会蒙上权力的色彩;他们即使身在西山,也“帝城看不远,时见五云还”[4];常常今天来了,明天又回去,“回首尘沙生客海,明朝车马又长安”[5](这里的长安显然用来借指北京)。但这又何妨,“无人遂此辞尘去,一宿禅关也是闲”。[6]能够有一宿的清闲,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吴蔚.“家园—他乡”之间:明清士人西山诗文的心灵镜像8733421[C]//曾大兴,夏汉宁,张祖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大连大学文学院,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宋代文学与文学地理学重点学科,湖北大学文学院.文学地理学.第1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