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的传统与学术创新

¥3.5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叶坦集》

出版日期:2022-09

字      数: 1220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调查研究的传统与学术创新[1]

引言

现今,谈学术创新的很多,许多论点颇有见地,而调查研究并非新的研究方法,在学术领域中社会学研究运用较为广泛。作为理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经济史学,一般认为其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理论探索,似乎与调查研究、躬行践履等并无直接关系,将调查研究与学术创新相联系进行深入考察的不多。

其实不然。大家一定不陌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古人治学论画都强调“行路”之必要,连文豪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死文字”总没有“活材料”更生动、更真实、更全面。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调查研究要求深入社会经济或客观现实中进行现场考察,以求搞清楚事物或现象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那么,这样的方法与“象牙塔”中的经济史学有什么关系呢?

本文试图从经济史学的方法论视域出发,结合笔者开展国情调研工作的切实体悟,反思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提示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一条创新路径。

一 经济史学与调查研究

科研工作的前提是概念的厘清。对于我们经常使用的“经济史学”这一基本概念,学术界对其内涵和外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也有在“经济史学就是经济史”的意义上使用此概念的。不过,一般认同“经济史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两大基础学科。此外,同经济相关的各类史学研究也可归入经济史学的范畴。概言之,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科是经济史学的主干,尽管两者可能分属不同的一级学科;[2]却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之间的特殊学术关联,蕴含着内在的学理逻辑联系。

就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而言,“经济史”主要研究经济现象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制度、资源配置和经济形态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经济思想史”则主要研究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包括制定经济政策、解决经济问题等)的思想、主张、学说、观念和理论。换言之,经济史着重研究各历史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运行的机制和绩效;经济思想史重在研究规范或制约人类经济行为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研究它们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3]不难看出,社会经济的真实状况无疑成为经济史学研究的基础。

由于经济史学研究的是“史”,一般认为是“过去了的”事物,那么作为研究基础的“社会经济的真实状况”,似乎只能从历史记载、文献传承等中发掘整理、考察研究而来,诚如史学大家傅斯年先生的“史学就是史料学”之论。但是,什么是“史料”有必要厘清。首先要弄清到底什么是“史”?其实,今天的一切到明天就成了“史”。世间万事万物均不过是时空坐标中之“一点”,都会随着时光的演进而成为“史”。经济现象也好,经济研究也罢,同样都会成为“史”的一部分。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给出了这样的经典性诠释:“经济史——是它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乃是最重要的。” [4]经济史学就是研究不断“层累”的经济史实与发展规律,主要体现为两大功能:一是记述、稽核经济现象和发展史实及其轨迹,再一则是研究经济发展的动能、理论与规律。前者研究“是什么”,后者则诠释“为什么”。应当说,“史”不仅仅使人明智,“史”还是不断积累和不断添新的“根”,无根就会失去生命力。[5]值得注意的是,这“根”并非沉潜于时光隧道的故旧,而是不断增新的流脉。当我们将时空坐标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定位”时,就会发现“史料”不一定只是秦砖汉瓦,而很可能就是昨天发生的事况现象——当这个意义的“史料”还未“载入史册”的时候,调查研究的方法便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调查研究之益并非仅限于此。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叶坦.叶坦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