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刊惊世

¥6.1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10

字      数: 1372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刊惊世

1936年7月的一天深夜,在陕北保安的一处窑洞里,几个人围着一张没有上油漆、铺着红毡的方桌交谈。其中,一位外国人在奋笔疾书,还时不时抬起头看看他正在采访的那位中国人,旁边坐着一位翻译,蜡烛在他们中间毕剥着火花。这个外国人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采访的人就是毛泽东,那位翻译是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吴亮平。后来,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里这样描写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象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在他们连续几个晚上的谈话中,毛泽东向斯诺全面讲述了他的个人历史,特别是早年的经历,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在五四运动以后,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的政治活动上。我是《湘江评论》的主笔;这是湖南学生的报纸,对于华南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1919年7月14日,青年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成为“五四”时期全国有影响的进步报刊之一。

一 “湘江的怒吼”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湘江评论》是一份“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的进步期刊,是投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一把利刃。它的创刊与五四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五四运动的赵家楼火光燃遍中国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的27个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陆征祥、顾维钧等5位代表参加会议。巴黎和会不顾中国提出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三项提案,背信弃义,把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5月4日下午2时,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及工业、农业、医学、政法等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爱国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并火烧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赵家楼。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爆发了。

5月4日那天下午,天色阴沉。游行队伍到达东交民巷使馆区时,受到军警的阻拦,多次交涉毫无结果。这时候,队伍里有人高喊“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里去”,于是愤怒的人群潮水般地向赵家楼涌去。

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开到了赵家楼胡同的曹宅,此时大门早已紧闭。学生们情绪激昂,高喊“卖国贼曹汝霖快出来”!但始终无法冲进门去。这时,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匡互生猛然发现大门右侧有一个窗户,他凭借少年时代练就的武功,在同学帮助下纵身攀上窗台,一拳将窗户击碎,然后纵身一跃而入。院里的一名警察冲过来要抱住匡互生,被他击倒在地。匡互生迅速将笨重的大门打开,外面的人群一拥而入。

因为大家已经听说曹、章、陆这三个卖国贼正在曹家开会,于是涌入内宅搜寻,但是没有找到。于是,愤怒之极的匡互生取出预先携带的火柴,将屋内易燃的帐子、挂画、信件集中起来,点起了火(也有人说,最先点火的是北京高师的俞劲)。与此同时,其他同学痛打了来不及逃走、化装成日本人的章宗祥。曹宅燃起大火之后,军警赶来灭火,并逮捕了32名来不及散去的学生。匡互生坚持一人做事一人当,想要去自首,换出那些被捕的人,经同学们力劝方才作罢。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历史研究院,巩文.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