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国家的冲突

¥3.6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10

字      数: 1853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全球性国家的冲突

全球性冲突,无论是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还是军事冲突,都是世界互动时代的重大挑战。本文着重探讨随着全球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可能促成的全球性国家所引发的冲突和危险。它试图尽可能广泛地捕捉这些一体化的趋势,不仅是为了澄清它们在最近几十年的形态和潜力,而且也是为了借此揭示全球性冲突发展进程中的主题领域。我们需要应对以如下形式呈现的、潜在的全球性趋势:全球同质化、超国家的威权主义和世界大战。我们需要通过多个层面的(地方层面的、国家层面的、宏观区域层面的和全球层面的)安排来制定适切的、规范的解决方案。本文强调指出,对全球性国家之消极和积极方面的分析以其复杂的批判性概念为前提。它阐明了对全球性国家承认(误识)之批判性理论的基础。最后,本文阐明,在冲突地区和边缘地区,全球贫困人口成为社会变革的潜在新主体如何能够促进冲突和危险的积极发展和解决。

导言

全球性冲突,无论是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还是军事冲突,都是世界互动时代的重大挑战。本文着重探讨随着全球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可能促成的全球性国家所引发的冲突和危险。从长远的历史远景来看,一种平缓的全球一体化正在行进之中,领土冲突正在不断加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技术(非)理性的一部分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地增强,涵盖了通信、交通、经济、文化以及相互交流的其他方面。部落的领地逐渐扩展为国家的领土,继而扩展为更大疆域的帝国,进而是拥有殖民地的帝国,再往后是宏观区域,最后扩展到整个新兴的星球,即全球一体化(Chase-Dunn and Lerro 2013)。然而,扩展着的全球一体化在历史上确实是以线性的方式发生的。一波全球化浪潮之后通常是一定程度的去全球化,此后又会出现更进一步的、更大规模的全球一体化。其间,去全球化不仅会导致国家或帝国的行政碎片化,而且通常还会引发经济危机和战争。当某些帝国或整个文化的瓦解意味着人类文明连续倒退时,与之相伴随的是全球一体化的某种更为强劲的复苏,这个循环也会在更高的水平上重复。于是,从整体和长远角度来看,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经由这种动态发展,出现了某种不断增长的区域一体化,伴随着各式各样的上升和下降的浪潮,最终形成了一种囊括整个星球的全球一体化。

透过形形色色的冲突看到全球性互动和区域一体化如何得以发生的总体面貌是非常重要的(Robinson 2014,2003)。我试图尽可能地捕捉这些一体化趋势,不仅是为了阐明它们在近几十年的形态,而且也为了揭示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主题领域,这些主题领域在去全球化的修正之后可望得以生效。

全球性国家的冲突和危险,往往在当代新兴的跨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Sklair 2001;Robinson and Harris 2000;Harris 2008)。它们一方面与运输、通信、控制和战争等新技术的发展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尚未解决的、以误识为背景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冲突存在着关联。

具体说明这些问题是冲突后社会(战后社会或碎片化社会)得以更公正地和更和谐地复兴的先决条件。在将来,人们有望能生活在更为地方性的社区之中,在那里他们将能够在相互承认、平等、公正和辅助性原则的基础上生发参与式的生产者—消费者组织(Sklair 2009a,2009b;Scheuerman 2012;Delanty 2009;Linklater 2007)。但是,在此之前,全球资本主义的推动者将会竭尽全力地发展他们的体系。这可能孕育出充满冲突和危险的全球性国家。本文正是针对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的。

在本文中,我将说明与技术发展的矛盾相伴随的全球性国家的一种承认之批判性理论的基础(Hrubec 2011),并会将重点放在全球性国家可能具有的劣势和优势层面。由于历史的发展并不均衡,我们因而需要应对全球同质化、超国家的威权主义和世界大战等潜在的全球逆转,并为此制定可能的规范性解决方案。这是以全球性国家的复杂概念为前提的。在本文的最后,我将阐明,在冲突地区和边缘地区,全球贫困人口成为社会变革的潜在新主体如何能够促进冲突和危险的积极发展和解决。

承认全球性国家的批判性理论基础

我将重点放在反乌托邦式的主题上,即潜在的、动荡的全球趋势,它开启了对发展风险和管理这些风险的规范方法的探讨。仅仅分析过去和目前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可预见的未来的影响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出这些趋势在更久远的时限中的潜在结果。另外,也有必要以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重新思考问题丛生的未来文明趋势。这意味着要克服当代国际秩序概念的不足之处。我们需要一种比全球多层次的安排(尤其是其所促成的某种全球性国家)更强大的整合并放眼全球的超国家互动的概念。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安全风险发生的跨国变化需要一种跨国反应,从而建立能够消除这些风险的宏观区域体制结构以及全球体制结构。人们近几十年来倾注了大量关注的全球治理(Held and Koenig-Archibugi 2005;Held 1995;Held and McGrew 2003),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充分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某种全球性国家。这个问题必须在理论层面加以处理。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程恩富,王中保.中外学者论新帝国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