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5.4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4-11

字      数: 2278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学会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任何过程、任何阶段,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事物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这是事物生生不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内因。

矛盾始终贯穿一切事物的全过程,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要学会用矛盾观点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

一、矛盾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周易》和阴阳两极对立统一说

矛盾是辩证法的关键词。

说到矛盾概念,恐怕要从韩非说起。韩非(前281—前233年)是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约前284—前208年)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他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艰、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充满哲理。韩非善于运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哲学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他文章中的很多寓言,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韩非子·难一》讲了一个“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故事,阐发了矛盾概念。故事大意是: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构成逻辑矛盾,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当然,韩非这里讲的矛盾,是违反形式逻辑所造成的逻辑矛盾,这同辩证法讲的矛盾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借意引申来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就是矛盾。

周文王(前1152—前1050年)是很早就用矛盾观点看世界的中国古代政治家。据记载,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一则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活剧。周文王,姓姬名昌,史称西伯,是商末周族领袖,深得人民拥戴。昏庸残暴的商纣王(前1105—前1046年)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城(地处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境内)。纣王为了从精神上把姬昌彻底压垮,杀害了他的长子伯邑考,烹作肉羹强令姬昌喝下。姬昌胸怀灭商大志,忍辱负重,只得咽下这揪心裂肺的人肉汤,然后再含泪呕吐。整整七年时间,在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文王用监狱地上长的蓍草作为工具,克服了难忍的侮辱和锥心的苦痛,以巨大的毅力和智慧,潜心将中国古代先人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他把世上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范畴,从自然界选取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以阴阳两极对立统一的转化发展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作为自然和人类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从阴阳两极贯穿在八种自然物的对立统一转化生成中,推演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探索形成了以矛盾观点为核心内容的阴阳八卦变化说,完成了《周易》这部被奉为“群经之首”的千古不朽的著作。

《周易》尽管有迷信、神秘的唯心主义形式和外壳,但对阴阳两极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矛盾思想却作了最早的、最明晰的阐述,提出阴阳两极、对立统一、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矛盾观。阴阳两极矛盾观点的思维方式贯穿《周易》的始终,《周易》据此抽象出阴阳、乾坤、天地、男女等一对又一对充满矛盾的范畴,按照对立统一规律变化演绎出事物无穷无尽的发展,排列出符合自然和人类社会按矛盾规律进化的过程。

除了中国殷周时的《周易》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矛盾转化而成的以外,中外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已经不同程度地观察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矛盾现象,并力图从哲学上概括这种规律。譬如,春秋墨子(前468—前376年)断定“物生有两”,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宋朝朱熹(1130—1200年)认为“凡物便有两端”。中国古代辩证法家很早以来就用“阴、阳”“两端”“两”“对”“和”等概念来说明矛盾现象。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一切事物其本质自身中都具有矛盾。”

对立统一观点是对立统一普遍规律的高度抽象,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辩证法思想的优秀传统,把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有三大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中最根本的规律。列宁认为,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精辟概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概括从根本上揭示了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规律,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伟光.新大众哲学: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